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地球科学   7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提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三维重力位场快速正反演方法。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算法作了行之有效的改进,通过对反演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各种理论模型试算,得出保证迭代反演稳定收敛的准则,编制出可在微型机IBM—PC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自动正反演程序。本文还对各种不均质模型进行了模似计算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双层界面构造研究,揭示出了储油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4.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一金刚山层的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一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雷达海冰图像互相关的冰漂流场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每年冬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它直接影响结冰海区的石油平台、船舶以及港口等设施的正常作业,对海冰的观测与预报随着上述海区的开发利用越发显得重要,利用航海雷达连续准确地跟踪海冰漂移运动轨迹,是当今观测、调查、研究冰漂流移动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的科研人员利用雷达成像技术对渤海的冰情进行了长期的雷达海冰观测、研究,在由雷达海冰图像对海冰的物理特征的识别、分类以及冰漂流场测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4]。  相似文献   
6.
7.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贤光 《海洋工程》2005,23(1):53-61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是海南岛海区多毛研究的第一部分,标本系根据自1955年至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苏、中澳和中德国际合作考察的标本,在我国原苏联、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经系统整理而成。本文共报道134种,隶属26科。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压器入口角α2 =6 5 5°和α1=2 4°、α2 =6 3°组合最佳 ,最高效率达 5 3 3% ,而且在宽广流量系数范围内 ,特别是大流量系数范围内都有较高效率。大大优于常用对称翼透平。将上下游导固定 ,变成双向固定导透平。用No 1轮和 6种导出口角组合进行试验。表明最佳导出口角为 2 4°~ 30°,最高效率仍达 38 5 % ,比对称翼透平仍高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