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61篇
  免费   4730篇
  国内免费   4013篇
工业技术   54004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1340篇
  2022年   2303篇
  2021年   2347篇
  2020年   1831篇
  2019年   1442篇
  2018年   1291篇
  2017年   1453篇
  2016年   1606篇
  2015年   1601篇
  2014年   2374篇
  2013年   2129篇
  2012年   2936篇
  2011年   3181篇
  2010年   2471篇
  2009年   2704篇
  2008年   2266篇
  2007年   3053篇
  2006年   2872篇
  2005年   2422篇
  2004年   1914篇
  2003年   1809篇
  2002年   1481篇
  2001年   1200篇
  2000年   1069篇
  1999年   860篇
  1998年   751篇
  1997年   538篇
  1996年   483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电刷镀纳米晶镀层的组织及其强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直流、脉冲和脉冲换向电流制备了Ni和n—SiO2/Ni电刷镀镀层,利用SEM、AFM、TEM和XRD等技术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晶粒尺寸等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电刷镀层表面呈胞状组织,镀层的晶粒尺寸均在纳米量级,说明电刷镀技术是一个古老而未被认识的纳米技术;复合电刷镀过程中纳米颗粒的作用及脉冲换向电流,能进一步提高镀层的形核率及抑制晶粒的生长,从而减小纳米晶的尺寸。镀层的硬度与纳米晶的尺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62.
高强度ZL205A合金大型铸件"白点"偏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胜  翟虎  马宝民  袁伟波  冯志军  曲选辉 《铸造》2007,56(2):185-187,191
对ZL205A合金某大型铸件进行探伤检测,在底片上发现了白色点状偏析组织(以下简称“白点”偏析)。铸造工艺调整以及热处理不能使之减轻或消除。文中对ZL205A合金白点偏析进行研究,测试了偏析组织的力学性能,分析了偏析组织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963.
钢中珠光体相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总结了钢中珠光体相变的机制,特别是珠光体形核的晶体学和长大的动力学。基于形核时的最小形核能和渗碳体与铁素体“合作”生长的要求,珠光体通常在奥氏体晶界形核并只向某一晶粒内生长,因而晶界珠光体与相邻晶粒存在特定取向关系而与生长进入的晶粒无特定取向关系。晶体学研究表明,珠光体形核的领先相与碳浓度及渗碳体与铁素体间的取向关系(分别为Pitsch-Petch、Bagaryatsky或lsaichev)无关。最近的研究发现,具Bl结构的非共格杂质粒子界面是过共析钢中晶内珠光体形核的有效位置,初步的结果表明,晶内珠光体形核的原因在于杂质粒子生长造成的局部区域碳贫化及低能的珠光体,杂质界面取代高能的奥氏体,杂质界面。特定过冷度下的层片间距与正向界面推移速率的关系是珠光体生长动力学的主要问题。基于珠光体与奥氏体间的无序界面假设和稳态扩散方程分别发展了以体扩散控制和以界面扩散控制为主的动力学理论。两种理论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后者似更合理。最近的实验在珠光体中发现了生长台阶与结构台阶,表明生长动力学方程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964.
针对传统方法求解全柔顺并联机构Jacobian矩阵存在奇异性的缺陷,基于三自由度平面全柔顺并联机构的伪刚体模型,提出一种微位移法来求解机构的Jacobian矩阵。先建立机构的伪刚体模型,并采用传统方法和微位移法得到机构的输入输出Jacobian矩阵;通过HyperMesh软件仿真和实验测试分别得到机构动平台中心点位移的仿真值和实验值。最后,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理论值分别与仿真值、实验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法相比,微位移法的计算精度较高,误差较小,且验证了Jacobian矩阵的有效性,为全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5.
介绍了工程机械车轮热压滑动式双工位装模机构的设计、功能及其应用 ,经反复试验及生产实践证明 ,这种工艺方法切实可行 ,压制出来的产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从而成功解决了热压件两道工序间快速切换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66.
两种简化的侧凹抽芯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沙 《模具工业》2002,(3):43-44
对于制品的内侧凹 ,在采用滑块、斜摆杆等一般抽芯机构较难实现时 ,通过改变抽芯机构的动作和复位形式 ,设计出两种简化的侧凹抽芯机构 ,并且制造方便,缩短了加工周期 ,实践证明该机构可有效地完成抽芯动作。  相似文献   
967.
陈冰  李顺顺  刘国跃  何鑫 《表面技术》2023,52(4):304-318
目的 解决钨合金磨削加工去除机理不明晰的问题。方法 基于单磨粒刻划有限元仿真、单磨粒刻划和磨削加工实验,探究钨合金的磨削加工去除机理。结果 在刻划过程中,划痕的不同位置材料的去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单颗粒刻划切入端,材料依次发生了塑性变形、隆起、微裂纹,再到钨相与黏结相的混杂交融。在划痕中段以材料去除为主,出现了材料微卷起和材料卷起现象,沿着刻划方向卷起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划痕切出端,划痕边缘和尾部均出现了“飞边”现象,且相较于切入端,切出端的形貌较差,实验与仿真吻合。此外,在不同相位处,材料的去除特性也存在一定不同。在钨相区域,同时存在脆性特征和塑性特征。在黏结相区域,刻划深度较浅时主要呈现塑性变形、塑性流动等特征,刻划中端深度较大时主要呈现与钨相的混杂和交融。在钨相与黏结相的相界处,相邻钨颗粒呈现不同的损伤或去除特征,且相界会阻断特征形貌的传递。最后,磨削后的钨合金表面存在单颗粒刻划痕上出现的所有去除特征,与单颗粒划痕的去除特征吻合。不同的是,磨削后划痕底部出现了区域性和放射状的裂纹。结论 钨合金的两相特性使得磨削表面的去除特征较复杂,存在塑性变形、微裂纹、微卷起、卷起、裂纹和两相交...  相似文献   
968.
对Cu2O与Al进行热力学分析后将其粉末压制成块,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分析曲线,并对反应后的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u2O-Al体系化学反应包括3个阶段,即第1阶段体系温度T<910 K,有少量Al2O3和Cu生成;第2阶段体系温度为910 K≤T<1103 K,Cu2O-Al体系未发生化学反应;第3阶段体系温度为1103 K≤T≤1373 K,Cu2O-Al体系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物为Cu、Al2O3及CuAlO2.  相似文献   
969.
本文针对龙门刨床机械式进刀量控制机构的结构特点,采用PLC为主控制器,以变频器作为控制电源,结合变速箱传动机构,研制了一种龙门刨床刀架自动进给控制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设计先进,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性价比高,可移植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刀具进给系统的电气改造。  相似文献   
970.
测定了Cu-Ni-Al单晶在20—120℃温度范围的断裂韧性KC和断裂表面的分形维数Df.裂纹前沿应力诱导相变使母相有较高的KC.在单一断裂机制下,lnKC与Df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脆性断裂时斜率为正,韧性断裂时斜率为负.由断裂微观机制与分形概念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