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2篇
工业技术   10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通过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DVB)自由基共聚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微球,并采用热交联方法对产物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备了耐热型聚苯乙烯微球。差示热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热处理前DVB的添加量从5.5%增加到15%,其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保持在117℃左右不变;高温热处理使悬挂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乙烯基双键发生自由基聚合交联反应,产物的交联密度提高,Tg明显提高,并且随着DVB添加量的增加Tg不断上升。产物热处理温度越高所需热处理时间越短,但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分子链会发生热降解副反应,导致Tg下降,较优的热处理条件为195℃时热处理1h。  相似文献   
992.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iquid melt leakag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long-standing bottlenecks for efficient and safe thermal energy harvesting. Althoug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an addres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problem, ensuring no leakage and no reduction in latent heat in the meantime remains challenging. Here, a strategy to synthesize microsphere-structured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by encapsul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graphene vi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no additional emulsifier) and chemical reduction is proposed. Multiple graphene sheets are connected to construct an efficient thermally conductive (increase 58.5 times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etwork.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exhibit no leakage (<0.5%) and superior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 after 1500 heating-cooling cycles, and sense external environments such as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water drops falling, allowing them to be engineered into devices fo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In addition, it converts electrical energy into thermal energy to achieve rapid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incorporation of polydopamine improves the photo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phase change microspheres and senses light irradiation, offering a promising route to extend the single source of thermal energy. This method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photothermal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t sensing of phase-chang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原位聚合(In-situ)方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上成功包覆了聚苯胺层.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微球呈现良好的核壳结构,大部分粒径在500 nm左右;包覆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表明二氧化硅与聚苯胺两相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而是存在类似于共价键的缔合作用.热重(TG-DTG)曲线显示聚苯胺/二氧化硅微球具有3个明显的失重阶段,并且无机二氧化硅提高了聚苯胺的氧化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828)/甲基四氢苯酐(MeTHPA)/聚酯(OHT-T)共混体系的研究,经由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制备了微米级的无孔环氧树脂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OHT-T聚酯后,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得到不同的相结构.随着OHT-T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相结构呈分散相-双连续相-完全反转相的规律性变化,环氧树脂微球的粒径及其单分散性指数逐渐减小.当OHT-T用量为45 pbw时,制得的环氧树脂微球粒径约为4 μm,单分散性指数为1.1553,且具有良好的球形度,表面非常光滑,无破损,无缺陷.  相似文献   
995.
夏热冬冷地区粉煤灰墙材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温性能的优劣已成为墙材是否可以成为新型绿色材料的重要指标。随着粉煤灰墙材制品在建筑市场逐步被推广和使用,粉煤灰墙材作为维护结构其保温性能的优劣也逐步被人们所关注。选取了粉煤灰混凝土砌块和粉煤灰蒸压砖这两种最为常见的粉煤灰墙材制品作为墙体材料,并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保温材料,来设计试验墙体。试验选择了JTRG—Ⅰ型墙体及玻璃制品保温性能检测装置和JTRG—Ⅱ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自动测试系统来检测墙体的传热系数。对比了试验结果和夏热冬冷地区相应的国家节能标准,得出墙材的保温性能,并给出相关建议和试验心得。  相似文献   
996.
磁性淀粉微球固定化乙酰乳酸脱羧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复合技术制备出粒径为 100~300nm的磁性淀粉复合微球。以此为载体采用溴化氰共价结合法、戌二醛交联法、物理吸附法固定化a一乙酰乳酸脱羧酶。以戌二醛交联法制备的磁性酶为最佳,其活力为1138.8U/g微球,蛋白载量为89.7mg/g微球,比活为12.6U/mg蛋白,活性回收率为59.6%。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磁性酶最适温度30℃,最适pH为5.0,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均有所提高,磁性酶重复使用10次,其相对活性仍保持在77.2%。将磁性固定化ALDC用于啤酒发酵,磁性酶用量为 80U/L麦芽汁,主发酵温度为 13℃,保持 10d,发酵后双乙酰含量降到 0.13×10-6以下。  相似文献   
997.
含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用溶剂挥发油制取聚乳酸微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聚乳酸微球的降解,含药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  相似文献   
998.
拓宽微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堆注量率低 ,运行时间短 ,制备的中短寿命同位素放射性比度低 ,应用困难。从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仪器的微量元素分析技术飞速发展 ,造成中子活化分析的市场日益萎缩。深圳大学根据市场的需要 ,不断进行微堆技术改造。将处于微堆侧面铍反射层中的内辐照管改为超热辐照管和添加顶部铍反射层 ,提高了后备反应性。建立超热活化分析和循环活化分析方法 ,制备了医用放射性玻璃微球。在改善微堆运行性能的基础上 ,拓宽微堆的应用 ,摸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9.
基体树脂可被增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士丸 《粘接》1999,20(2):1-4
分散的橡胶微球改性环氧树脂能产生良好的增韧效果。同种弹性微球对不同的环氧体系增韧程度却有不同,这取决于基体树脂的被增韧能力,选用了3种不同的弹性体和3种不同的环氧/固化剂体系进行实验,讨论了它们的增韧机理,提出了基体树脂可被增韧能力的3个内涵:(1)基体树脂产生微裂纹的能力;(2) 基体树脂的转为温度(3)在转变温度以上基体树脂的可屈服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