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工业技术   74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2 毫秒
71.
黄丽静  安笑静  任亚丽 《当代化工》2021,50(7):1513-1516,1521
为了研究氯盐与冻融耦合作用下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不同掺量超细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基准碳化试验、冻融-碳化试验和盐冻-碳化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中掺入少量超细粉煤灰会降低试件本身的抗压强度,但降低幅度不大,而掺入大量的超细粉煤灰其抗压强度下降比较明显.干燥养护下,掺入超细粉煤灰对试件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其抗压强度随掺量没有出现骤降.掺入适量的超细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着超细粉煤灰掺量增加,抗碳化性降低,当超细粉煤灰掺量超过25%时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大.当超细粉煤灰参量一定时,盐冻-碳化循环试验对混凝土碳化深度最不利,且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循环次数呈现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2.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相似文献   
73.
74.
采用Instron-8801型电液伺服疲劳实验机对复合细化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工业纯钛进行高周腐蚀疲劳实验,实验条件为水浴恒温(17.9±0.5)℃,3.5%NaCl(pH=8.1±0.2),加载频率(f)=25 Hz、应力比(R)=-1。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实验加载应力幅(σa)与疲劳断裂循环周次(Nf)间的关系,绘制应力-寿命曲线(S-N曲线)。研究材料的腐蚀疲劳性能,并对腐蚀疲劳宏观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超细晶工业纯钛的腐蚀疲劳极限值(σ-1)为403.1 MPa(44.35%)。与常规疲劳相似,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材料的疲劳断裂循环周次急剧减小,并与常规超细晶工业纯钛和粗晶工业纯钛相比较,发现细晶强化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疲劳极限。腐蚀疲劳裂纹源萌生于材料表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材料腐蚀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断裂典型区域的特征。断口表面较为平整光滑,观察发现有大量的疲劳辉纹和少量的二次裂纹。材料具有较强的疲劳裂纹扩展抵抗能力,耐腐蚀疲劳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5.
摘要:通过热重法研究了不同机械活化程度的铁矿粉氢基还原特性,并分析和探讨了其还原反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氢气还原铁矿粉有促进作用,机械活化时间越长,还原特征温度越低,还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越低,但反应机制未发生变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是其界面反应。机械活化明显影响到超细铁矿粉的逐级反应,对于未经活化的铁矿粉而言,逐级反应层次极不明显,而对于活化后铁矿粉的逐级反应层次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越发分明。  相似文献   
76.
超声电解法制备超细金属粉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介绍了超声电解法制备金属粉的工艺方法,通过改变溶液浓度,超声功率、电流密度等条件,摸索了粉末粒度的影响规律。合适的条件可得到100nm以下的铜粉和镍粉;合适的表面活性可进一步降低粒度。对所得粉末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进粒度的判别和结构分析。发现粉末粒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可能与超声的作用机理有关,超声在制粉过程中不仅起到降低粉末粒度的作用,而且对沉积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二段种分法生产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齐  张磊 《轻金属》2002,(10):15-17
二段种分法首先在第一级分解槽中加入铝酸钠溶液和特种晶种进行分解 ,其次将一级种分浆液和新铝酸钠溶液注入二级分解槽中进行二级分解 ,最终产出超细氢氧化铝微粉。  相似文献   
78.
研究表明,Cr-W-Mo-V高碳中合金钢加热至α(=)γ温度区附近,M23C6和M3C会逐渐溶解于基体中,缓冷过程逐渐析出M23C6、M3C,并在α(=)γ温度区发生M23C6(=)M6C转变,而球状VC则变化不大,其碳化物超细化主要由溶解、形核的转变过程所引起的.碳化物细化及不均匀程度依赖于碳化物类型及其比例,因此,合理的成分设计是常规锻轧和热处理工艺下获得超细碳化物高碳中合金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本文测算了五种不同含氧量的超细钼粉体系的烧结表观活化能。当含氧量为0.62%时,其烧结活化能最低。在1100℃以下烧结时,各种体系的烧结机构与普通钼粉的烧结机构相类似,烧结控制机构为体积自扩散。当在1100℃以上烧结时,其烧结行为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烧结活化能均降低近10倍左右。烧结动力学试验发现,其烧结过程发生了明显的粉末体流动行为,其最初阶段的烧结行为可以用方程ln((ls)/(lo))=(2γ)/(rη)·τ来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80.
首次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亚超细CaS:C^3 ,Sb^3 高效绿光磷光体,发现Ce^3 与Sb^3 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租是属于多极子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因而Ce^3 对CaS:Sb^3 的发光有明显的敏化和增强。微波场作用下合成的双掺磷光体的激发峰与发射峰值分别恒定在259nm 和523nm处,并没有像传统高温固相合成法那样,随掺杂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发生红移现象。SEM照片显示,采用含不同一价阳离子(Na^ ,K^ ,NH4^ )无机盐作助熔剂制得的亚超细CaS:Ce^3 ,Sb^3 磷光体平均粒径为300nm-500nm,但其晶体形貌分别为立方形、球形和团聚状的雪花形,其中球形磷光体荧光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