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26篇
  免费   2244篇
  国内免费   2033篇
工业技术   44703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1058篇
  2022年   1312篇
  2021年   1225篇
  2020年   1017篇
  2019年   1053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849篇
  2016年   982篇
  2015年   1209篇
  2014年   2419篇
  2013年   1823篇
  2012年   2273篇
  2011年   2233篇
  2010年   1947篇
  2009年   2170篇
  2008年   2428篇
  2007年   1961篇
  2006年   1707篇
  2005年   1782篇
  2004年   1572篇
  2003年   1430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129篇
  2000年   1061篇
  1999年   797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825篇
  1996年   795篇
  1995年   761篇
  1994年   713篇
  1993年   585篇
  1992年   585篇
  1991年   563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50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7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春玺 《化工科技》2002,10(5):10-10
近年来世界各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很快 ,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就需蚀刻剂的用量近 1 0万t,但传统蚀刻剂大多采用氯化铜类的氯化铵类固体产品。此类产品在蚀刻中要求温度较高 ,而且对铜和铝的蚀刻时间也较长 ,因此造成蚀刻成本高等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 ,由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最  相似文献   
72.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掺杂稀土铽离子的 Zn O和 Mg0 .1 5Zn0 .85薄膜。通过对 X射线衍射结果的分析表明 ,稀土离子替代了 Zn2 +的格位 ,进入了半导体基质的晶格中。从阴极射线发光结果可以发现 ,在Mg0 .1 5Zn0 .85O基质中 ,可以观察到来源于稀土铽离子各能级的发射 ,而 Zn O:Tb的薄膜只能观察到较强的铽离子 5D4 — 7F5能级的跃迁。这可能是由于 Mg0 .1 5Zn0 .85O基质的能隙 (3 .65 e V)比 Zn O更宽 (3 .3 e V) ,其对铽离子的能量传递更有效的缘故。  相似文献   
73.
赵申苓 《塑料包装》2002,12(2):38-39
本介绍了一种环保型食用类液体的包装方法。  相似文献   
74.
75.
液体弹性波技术演进及其应用前景研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液体弹性波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背景及演进过程,并对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测定砷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发射光谱法、电流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电量滴定法等,就电位滴定法来说,使用的指示电极有氟电极、Ag_2S 膜电极、Ag电极、铅电极、氯胺—T 电极、碘电极等,已有人研究过用碘电极测砷,但没有用于样品分析,也有人用碘电极对水中微量砷进行过研究。我们用碘电极对锡粉中微量砷进行了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高价砷还原成低价砷时,必须严格控制 pH=2.0,并  相似文献   
77.
水泵制造厂提供的样本中的气蚀余量是用清水在常温(20℃)下由试验测定的。介绍了清水以外的其它液体的气蚀余量的计算方法,即根据常温清水的气蚀余量,通过K△h法两种方法可换算出其它液体的气蚀余量。  相似文献   
78.
79.
对未知组成的样品进行紫外光谱扫描 ,根据扫描结果以及各种溴指数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选择测定未知物溴指数的适宜方法 ,以提高测定准确度。  相似文献   
80.
化工生产液体浓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在石油与化学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液体被封闭在生产容器中,并通过密封的管道将各生产环节联通,而各生产环节则必须严格控制溶液中各种成份的浓度比例。缺乏自动监测手段时,生产者一般凭经验判断生产溶液当前的浓度变化情况,条件允许时,有的也不定时对某一关键环节取样,然后在实验室做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