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精馏-结晶联合分离法分离挥发度相近物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精馏 -结晶联合法的分离工艺 ,介绍了精馏 -结晶联合分离法的传质机理、数学模型、操作线方程。用对二氯苯 -邻二氯苯物系 ,对精馏 -结晶联合分离法与纯精馏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前者设备投资比后者节省 6 0 % ,能耗节省 5 7% ,冷却水消耗减少 5 7% ,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工业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介绍了气泡结晶法的原理及特点,运用该法从氯苯生产副产品混和二氯苯中分离提纯出纯度>99.5%的对二氯笨,并确定了分离级数及各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用国产经改性的ZSM-5和ZSM-8分子筛选择吸附对二氯苯的平衡规律,以异辛烷为惰性剂,在室温下进行液相吸附,测得总吸附容量M,选择吸附量q以及分离系数a和吸附等温线,在液相吸附等温线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平衡关系可分别用Langmuir公式和Freundich方程表示,用Langmuir公式计算的结果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5.
采用三对角距阵法模拟混合二氯苯萃取分离结果,考察物料进料位置、进料量、回流比及塔板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优化分离过程的工艺条件,在回流比R=4:1条件下,原料经萃取精馏和精馏结合分离,一次可得到99.5%以上的邻二氯苯和89.7%以上的对二氯苯,得率分别可达80%和97.9%以上,邻二氯苯分离过程能量消耗仅为精馏方法的28.7%;以二苯胺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和精馏试验,当溶剂比为1:1,回流比R=4时,原料液经萃取精馏和精馏分离后,一次可得到99.5%以上的邻二氯苯和86.7%的对二氯苯,得率分别达到72%和83.5%,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放大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通气结晶法分离精制对二氯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训遒  谭瓴燕  钟贤 《化工进展》2003,22(3):298-301
采用通气结晶法从氯苯生产副产品混合二氯苯中分离提纯出纯度>99.5%对二氯苯,并确定了分离级数及各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对二氯苯的应用,对其下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一些产品的制法和用途。  相似文献   
68.
叶青  裘兆蓉  钟秦  孙玉南 《精细化工》2005,22(5):362-364
用精馏-降膜结晶耦合工艺分离对二氯苯。考察了降膜结晶操作中冷却剂温度、发汗升温速率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剂的温度为38℃,发汗速率为0. 5℃/min,可使w(对二氯苯)≥99 7%,单程收率>58%。与使用精馏工艺相比,总能耗下降71 7%。  相似文献   
69.
疏水硅沸石吸附分离混合二氯苯静态液相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国清  龙英才 《石油化工》2001,30(2):121-125
在无粘结剂疏水硅沸石S -Ⅰ吸附剂上研究混合二氯苯液相吸附平衡。对二氯苯对邻二氯苯的选择吸附分离系数为 12 3。筛选出五种与吸附剂相匹配的脱附剂 :苯、甲苯、乙苯、一氯苯、对二乙苯。二氯苯异构体与脱附剂单组份液相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Langmuir吸附 ,并测得饱和吸附量。对混合二氯苯的液相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考察。S -Ⅰ吸附剂不吸附间二氯苯 ,对二氯苯对邻二甲苯的高选择性与吸附剂的结构特征有关。S -Ⅰ吸附剂在液相吸附分离使用中不需控制水含量 ,且可活化再生。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究对二氯苯(DCB)与N-甲基-4-氨基丁酸钠(SMAB)的反应对聚苯硫醚(PPS)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PPS聚合条件下DCB与SMAB的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网络、简化反应过程,建立产物N,N′-二甲基-N,N′-(1,4-亚苯基)-4,4′-二氨基二丁酸钠、N,N′-二甲基-N,N′-(1,3-亚苯基)-4,4′-二氨基二丁酸钠(均记为d-SPMAB)、N-甲基-N-(3-氯苯基)-4-氨基丁酸钠(m-SCMAB)、N-甲基-N-(4-氯苯基)-4-氨基丁酸钠(p-SCMAB)和对氯苯酚钠(p-SCP)的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根据质量作用定律、采用稳态假设,推导出各产物的生成反应动力学方程,并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产物d-SPMAB、m-SCMAB、p-SCMAB和p-SCP的生成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68.8、154.5、120.3和131.6 kJ·mol-1;增大SMAB与DCB物质的量比可以加快反应,但不改变反应机理;水有利于DCB的水解反应,但溶剂化作用会阻碍DCB与SMAB的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