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工业技术   67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针对聚酯纤维吸湿性差、不易染色等问题,以多巴胺(DA)为原料,通过DA在CuSO4/H2O2体系中自聚沉积在聚酯纤维上制得改性有色聚酯纤维及织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聚酯纤维进行表征,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旋转摩擦仪等对改性聚酯织物的亲水性及色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3 g/L的多巴胺改性聚酯纤维时,聚多巴胺(PDA)沉积在纤维表面,使聚酯纤维呈现棕黑色,而且制得的聚酯织物水接触角为58°,相比于未经多巴胺处理织物的接触角(120°)明显下降,亲水性显著改善;同时,经3 g/L DA处理后聚酯纤维的拉伸强度为0.1133 N/tex,与未处理聚酯纤维的拉伸强度(0.1040 N/tex)相比稍有提升;经多巴胺处理后的聚酯织物耐干、湿摩擦变色牢度和耐洗涤变色牢度均达到了3.5级以上,这说明经聚多巴胺改性的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色牢度。研究结果为制备亲水性有色聚酯纤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巴胺对涤棉纱预处理,以葡萄糖为还原剂,将包覆有聚多巴胺层的涤棉纱置于硝酸银溶液中,在涤棉纱表面生成一层连续均匀致密的镀银层,制备了涤棉导电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超景深三维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仪(TG)对镀银导电涤棉纱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AgNO3摩尔浓度为0.12 mol/L时,化学镀银涤棉纱的电阻为1.72Ω/cm; SEM观察显示纱线表面具有连续的镀银层,XRD分析得到镀银涤棉纱线的特征衍射峰与金属纳米银的衍射峰一致。四探针测试镀银导电涤棉纱作纬纱的平纹机织物的方阻为1.49Ω/,在施加电压1.5 V时,约50 s后织物的温度达到50.9℃,以镀银导电涤棉纱作为纬纱制备的织物具备良好的电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了恒电流法制备聚(3-甲基噻吩)(P3MT)修饰玻碳电极的最佳聚合条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利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聚(3-甲基噻吩)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多巴胺的电化学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修饰电极比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位氧化相结合制备的电极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张梦颖  丁晓光  苏婷  李飞 《当代化工》2022,51(4):770-773
以葡聚糖和聚多巴胺(PDA)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制备葡聚糖/PDA复合凝胶(DPE),并将其应用于亚甲基蓝(MB)的吸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对DPE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EPI用量对DPE微观孔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考察了DPE对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PE的微观孔径与EPI添加量成反比,机械性能与EPI添加量成正比。EPI对MB的吸附在8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36 mg·g-1,其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DPE对MB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具有与黑色素相似的吸光性能,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高分子近红外吸收材料,在光热转化方面有良好前景。但由于其本身聚合机理多样,内部结构复杂,目前对聚多巴胺功能性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设计Fe3+和硅烷偶联剂与多巴胺反应,提高了聚多巴胺的吸光特性和亲水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高吸光度亲水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吸光度达到90%。同时将合成的纳米颗粒真空抽滤,堆叠构建亲水输运通道。实验表明:在太阳光蒸发环境,一个太阳光强下,使用本文设计的光热膜进行纯水蒸发实验,纯水蒸发速率可以达到1.1 kg/(m2·h),光热转化效率为80%,比普通聚多巴胺提高15%,证明该材料有很好的光热转化性能,在海水淡化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5G时代的到来催生了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其要求是减少铜导体表面粗糙度以降低"趋肤效应".因此,开发直接对光滑铜表面进行功能修饰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多巴胺直接对光滑铜面改性的新方案.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FTIR)、热分析(TGA)和接触角(CA)对改性后铜表面进行了表征,确认聚多巴胺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
试验选取28.4 kg的杂交阉公猪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2×2因子设计,两个净能(NE)水平[对照与低水平(LE)]和不添加或添加盐酸莱克多巴胺(RAC)7.5 mg·kg-1(在105 d饲养期的最后21 d添加),来评估在生长-育肥阶段公猪饲喂低或高能量密度日粮的体重增长、能量摄入和能量效率以及饲喂RAC时对猪的影响。对照日粮是基于玉米、豆粕、玉米DDGS的日粮,LE日粮通过调整大豆皮和粗麦粉的添加比例配制,配制的日粮含同等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与不添加RAC相比,RAC组日粮增加了氨基酸浓度。从1~84 d,对照组公猪比LE组猪有较大ADG和GF比(P<0.001),平均日采食量(ADFI)相似(P<0.14)。84~105 d,RAC提高了ADG和GF(P<0.001),而LE组平均日采食量增加(P<0.008)和GF下降(P<0.03)。从0~105 d,RAC提高了日增重、GF和最终体重(P<0.001),而LE显著降低了日增重、GF、最终体重和屠体重(P<0.015)。因此,LE组(P<0.04)和RAC组(P<0.0001)的活体增重的NE利用效率更大。不论NE的高低,饲喂RAC均改善了猪生长性能,NE转换胴体重相似。  相似文献   
18.
文中报道了一种借助多巴胺在PEEK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首先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对PEEK表面进行粗化,形成网络状孔洞,然后借助多巴胺的自身氧化聚合在PEEK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层,利用聚多巴胺对银离子的吸附和原位还原作用在PEEK表面沉积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作为催化中心催化化学镀铜反应的进行,从而在PEEK表面镀覆金属铜层。通过SEM、EDS、接触角测试、XRD表征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组成、润湿性和结晶形态,通过胶带剥离实验评估镀层结合力,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镀层的方块电阻。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有效地催化PEEK表面的化学镀铜反应,且镀液稳定,铜层与PEEK的结合力达到5B级;施镀时间为60 min时,由断面图测得的镀层厚度约为3.5μm,方块电阻低至19 mΩ/□。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性缓冲溶液中,质子化的多巴胺与表面包裹着柠檬酸根负离子的纳米银相结合,引起纳米银的聚集,导致体系在442 nm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其强度增加值与多巴胺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银的聚集效应采用共振散射技术测定痕量多巴胺的新方法。在选定最佳实验条件下,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1.0×10~(-7)~2.5×10~(-5)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ΔI=2.808×10~7c+8.15,相关系数为0.999 2,检出限为2.78×10~(-8)mol/L。该方法操作简便,应用于注射液、人血清和尿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6.4%~103.9%,相对标准偏差为0.31%~1.28%。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Z1):112-114
运用循环扫描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opamine,DA)在聚溴甲酚绿修饰碳糊电极(PBG/CP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DA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峰十分微弱,但在PBG/CPE上于0.21 V和0.31 V处分别出现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流大幅度增大,表明PG/CPE对DBA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本文主要研究0.31 V处的氧化峰),实验发现该催化氧化过程受吸附控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得DA催化氧化反应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1.0×10(-5)~1.0×10(-4)mol/L DA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