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9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工业技术   800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几种不同结构型号PE改性PPR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UHMWPE的增韧改性效果最好,在UHMWPE的含量为15%时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LLDPE的增韧改性效果次之,HDPE的最差。  相似文献   
122.
制备了尼龙(PA)1212/EPDM-g-MAH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共混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增大,当增韧剂含量为20%时,缺口冲击强度为74.98kJ/m^3,是纯PA1212的13.5倍;用二甲苯处理过的共混物试样断面很不平坦,有很多孔洞和类纤维体,说明弹性体粒子以球状分散于基体树脂中。  相似文献   
123.
柔软热收缩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经共混和辐射交联制备柔软耐老化的热收缩材料的研制过程。测得了不同乙丙橡胶含量和不同辐照剂量下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凝胶含量,确定了共混物辐射交联的合适剂量。此外,还测试了EPDM和PE共混物经辐照后的耐油性能。在此基础上,制得了手感柔软的热收缩管材。  相似文献   
124.
研究了SBR/LDPE熔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及其粘温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种改性沥青在高温下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预先制备的SBR/LDPE共混物所得到的改性沥青能够在高温下稳定贮存。同时,相形态观察也表明。这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相形态也不随时间变化。而聚合物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使用等级。  相似文献   
125.
梁爽  胡亚松  夏传俊  陈俊英  黄霞 《塑料》2020,49(3):21-23,27
以α-氨基酸为起始材料合成了低聚肽(TEA),通过溶液共混法将其引入聚乙二醇与PVA的复合体系中,使用不同分子量的PEG,制备了一系列PEG/TEA/PVA共混膜。试验了不同分子量PEG与TEA和PVA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TEA对PEG/PVA复合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EA改变了PEG与PVA的相互作用模式,当PEG分子量较低时,PEG优先与TEA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自组装微区,均匀分布于PVA连续相中,随着PEG的分子量增大,自组装微区的体积逐渐增大,PEG与TEA的相互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当PEG分子量达到4 000时,PEG与PVA的链段缠结作用远大于TEA与PEG的相互作用,TEA分子分散在PEG/PVA体系中,在分子间的芳基堆砌作用驱动下,TEA自组装成纤丝。  相似文献   
126.
稀土BR/SBR共混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共混比的LnBR/SBR共混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性能,并与NiBR/SBR共混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共混生胶的ML均低于LnBR及SBR;当LnBR/SBR共混混炼胶的ML、剪切应力、出口膨胀及硫化速度均低于NiBR/SBR共混胶,挤出物外观优于后者;共混硫化胶的拉伸强度、热空气老化、拉伸疲劳、湿滑、耐磨等性能均明显优于后者,生热和透气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7.
PTT/PP/PP-g-MAH共混材料的形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在PTT连续相中分散均匀,粒子尺寸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细化,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有较好的黏结作用,PP-g-MAH改善了PP与PTT的相容性。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假塑性随PP-g-MAH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熔体表观黏度从1.31 Pa·s降低到1.19 Pa·s,黏流活化能从64.5 kJ/mol降低到36.7 kJ/mol。共混物中PTT和PP可分别结晶,但结晶行为相互影响,PP-g-MAH促进了PTT在高温结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从14.2 kJ/m~2提高到33.5 kJ/m~2,拉伸强度在PP-g-MAH含量为5%~10%(质量分数,下同)时最大。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P-g-MAH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8.
多糖类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捷  于九皋 《中国塑料》1995,9(6):17-25
本文在参考二十八篇文献及专利报道的基础上详述了以多糖类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的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发展。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它多糖,是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易被微生物分解。多糖类降解材料可用通用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加工成型,产品性能优良,可完全生物降解,其开发和应用是解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塑料产生的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9.
共混改性SEBS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塑性弹性体SEBS的性能:综述了通过共混改性的SEBS弹性体体系的性能与形态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0.
在SBR胶乳/NR胶乳共混的基础上,采用凝聚共沉法制备高耐磨炭黑(HAF)填充型粉末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并用胶[P(SBR/NR/HAF)]。研究了SBR/NR并用比、制备工艺等对P(SBR/NR/HAF)并用胶的混沌流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与块状SBR/NR/HAF并用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与SBR/NR/HAF相比,P(SBR/NR/HAF)的表观剪切粘度在SBR用量小于50份时对混炼时间的依赖性较低,而在SBR用量大于50份后对混炼时间具有更高的依赖性;P(SBR/NR/HAF)硫化胶 拉伸强度在整个并用范围内对SBR/NR并和比不敏感;采用胶乳预混合的工艺制备的P(SBR/NR/HAF)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