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工业技术   15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利用浓度为20%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为85℃时,对涤纶织物进行不同时间的碱减量处理,研究其处理后机械性能和亲水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涤纶织物的失重率在5%左右时,强力损失为7.3%,亲水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2.
针对聚醚砜亲水性差的问题,以氯磺酸为磺化剂对聚醚砜进行磺化,制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及磺化聚醚砜分离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对磺化聚醚砜进行了表征,并对分离膜水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磺化度的提高,磺化聚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在质子性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增加,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亲水性提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3.
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钾和聚乙二醇形成大分子引发剂,在超声波震荡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共聚,合成出不同EO/LA物质的量比的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利用FT-IR和1HNMR表征了三嵌段共聚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测试表明共聚物的亲水性是随着EO含量的增大而增强。采用DSC和POM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形貌表明,共聚物各段熔点比各自均聚物低且有一个Tg,由于共聚物中EO/LA物质的量比的不同,表现出某段的单独结晶或两段都不结晶。因此,可通过改变嵌段含量,制备不同性能的材料,扩大聚乳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4.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能,但其强疏水性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可降解支架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氩气(Ar)低温等离子技术在PDLLA血管支架表面接枝亲水性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聚醋酸乙烯酯(PVAc)。接触角测试表明,经等离子接枝的材料表面接触角由原来的105°~110°可降至22°,由强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体外细胞粘附性实验表明:等离子处理后的材料表面表现出亲水性质,其细胞的粘附性也得以明显提高,更加有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25.
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26.
表面处理对亲水铝箔持续亲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水洗200h后,水滴在亲水铝箔表面接触角的方法来确定脱脂和铬化对亲水铝箔持续亲水性的影响。发现只要清洗彻底,则持续亲水性与脱脂剂的种类无关。铬化对持续亲水性的影响很大,用磷酸铬酸盐法处理的铝箔,其持续亲水性比用铬酸盐法处理的要好。用磷酸铬酸盐法于30℃,将铝箔处理3min,最后涂布亲水涂层得到的亲水铝箔,其持续亲水性最佳,水冲200h后,接触角为9~11°。  相似文献   
27.
聚丙烯表面的光化学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28.
低黄变和亲水性氨基聚硅氧烷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荣圻 《有机硅材料》2006,20(3):138-143
概述了氨基聚硅氧烷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氨基聚硅氧烷的黄变机理,低黄变氨基聚硅氧烷、亲水性氨基聚硅氧烷的开发,以及氨基聚硅氧烷的生态环保性。  相似文献   
29.
以常压氩气(Ar)为工作气体,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烯薄膜表面引发接枝丙烯酸改性,从而制备出一种表面亲水性优良的聚乙烯薄膜,并用IR、AFM、接触角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常压下单纯使用Ar低温等离子体对聚乙烯薄膜进行改性,表面接触角降低至43.21°±3°,但其时效性较差,随放置时间延长接触角会逐渐回复至70°±3°;而在使用表面丙烯酸接枝改性后,可使其接触角降低至19.21°±3°,并且接触角可稳定在30°±3°,薄膜表现出更优良的亲水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化学接枝法以丙烯酰胺(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0)为引发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为交联剂、丙酮和去离子水为溶剂,对聚丙烯腈(PAN)纤维进行了接枝亲水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对接枝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对导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N纤维上接枝了AH,适宜的溶液配比为AM0.8mol/L、BPO3×10^-3mol/L、TAIC 1v01%,在85℃恒温水浴中反应2h,可得到导入率为l27.9%的接枝纤维,接枝改性后的纤维亲水性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下降,纤维分解温度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