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工业技术   20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钢铁企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本文通过对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分析,提出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辣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3.
CuOx/Ce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dsorption-impregnation method, CO conversion was tested over the catalysts pretre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preferential CO oxidation in H2, and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pper, which are Cu^+ and Cu^2+ in calcined CuOx/CeO2, Among them, the Cu^+ is the key active component for CO oxidation. The main reason is as follows: CO is activated by copper for CO oxidation over CuOx/CeO2, while CO can not be activated by Cu^2+. Only when Cu^2+ is reduced to Cu ^+ or Cu^0, the copper may be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moreov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ction of Cu^2+ does not lead to an increase of catalytic activity. So the active species is Cu^+ in CuOx/CeO2 catalysts.  相似文献   
104.
负载型氧化锌选择催化氧化燃料电池氢源中微量CO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ZnO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的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合适的Au的含量为1.5%(质量分数),适宜焙烧温度为300℃,即Au(1.5/ZnO-300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80℃,原料气CO浓度为0.4%条件下,该催化剂在350h内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能,CO的转化率大于97.5%。尾气CO浓度小于0.01%;随着反应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下降,利用XRD和BET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小于反应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 2 0 0 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矿用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馈电状态传感器的设置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106.
《大氮肥》2006,29(3):181-181
长期以来,淮化精化公司生产所用的一氧化碳气体气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气体的纯度和净化方式也不尽人意。为了更大规模地挖掘发挥生产装置的效率潜能,淮化精化公司利用科技含量较高的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建设了一氧化碳制气工程。  相似文献   
107.
李仲来 《氮肥技术》2006,27(2):9-17
(接上期第27页) 3.4碳酸二甲酯(DMC) (1)主要性质与用途。分子式C3H6O3,结构式CH3-O-C-OCH3,相对分子质量90.08。无色易燃液体。熔点4℃,沸点90.3℃,闪点18℃,d4^20=1.07。能与乙醚、乙醇混合,不溶于水。有香味,无毒。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8.
低 CO 浓度的原料气使铜洗过程节省铜液循环量,获得节能和增加生产能力的效果。计算和定量分析了低 CO 浓度下各因素对吸收的影响,提出控制要点。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应采取措施适当降低铜塔出口铜液温度,在高负荷低 CO 浓度时,建议该温度保持为25~28℃。介绍了加低变炉后的铜洗带液故障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人为飞温,两次飞温过程分别为:反应温度从120℃飞温到400~500℃和1000~1200℃,考察飞温后催化剂的活性。对飞温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后,测定了再生催化剂的活性。利用XPS技术对催化剂表面元素进行分析测试,发现第一次催化剂飞温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活性组分Pd被氧化所致,而第二次催化剂飞温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活性组分Pd被其它元素所覆盖。对第一次失活催化剂再生后,其活性可恢复至原来水平,对第二次失活催化剂再生后,其活性仅恢复到原有催化剂活性的50%。  相似文献   
110.
真空烧结对纳米铜粒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芳林  陈克正  张志琨  崔作林 《功能材料》2001,32(3):301-302,307
用TEM、XRD等方法研究了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铜粒子真空烧结后粒子尺寸及晶相的变化。将烧结处理后的铜粒子负载于低温氧化铝上,考察了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铜粒子烧结程度增加,尺寸变大,催化活性下降,晶相也由Cu、CuO变为Cu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