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82篇
数理化   15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氩弧熔炼后热处理方法制备了PtBi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在0.5 mol•L-1 H2SO4+0.25 mol•L-1 CH3OH溶液中对氧还原的起始电位和电流密度大小比较发现,与光滑铂电极相比,PtBi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和抗甲醇中毒性能.从结构方面分析了PtBi具有抗甲醇中毒性能的原因,认为是PtBi中Pt-Pt的间距大,不利于甲醇的吸附解离.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PtBi材料中Pt的d电子空穴增加,可能是导致PtBi电极表面氧还原电流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LB膜修饰电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叶淑玉  郭渡 《分析化学》1991,19(5):612-617
  相似文献   
23.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相似文献   
2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方法,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结果指出,丙三醇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表面过程,其间包括脱水、吸附、解离等步骤.根据CV和红外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Pt电极上丙三醇解离吸附的表面反应机理和不同电位下丙三醇氧化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25.
报道了溶胶 凝胶 钴 邻菲口罗啉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一氧化氮(NO)检测中的应用,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NO进行检测。该修饰电极对NO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使其氧化电位负移了210mV,氧化峰电流与NO浓度在5.6×10-8~2.8×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检测限为1.4×10-8mol/L,且生物体内常见的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NO2-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物等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6.
实验结果支持了血红素(Ha.)的单体(monomer)吸附态对分子氧起电催化还原作用的观点;并表明,H_2O_2的电催化还原主要是在Ha.的二聚体(dimer)吸附态上进行。Ha./电极对苯一步羟基化生成苯酚有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总结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甲醇的电催化反应机理,阐述了设计催化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目前研究的各种催化体系作了比较和评价。对未来甲醇电催化剂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8.
制备了普鲁士蓝修饰的丝网印刷过氧化氢传感器,研究了过氧化氢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特性,考察了有关修饰膜制备和试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4.0的0.2mol·L-1KH2PO4 K2HPO4缓冲溶液(PBS)中,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显示出快速的电化学响应,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催化活性,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5~1.0×10-3mol·L-1,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6.0×10-6mol·L-1(3σ)。电极制作方法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9.
王明雄  杨铁柱 《分子催化》1989,3(4):297-303
用化学吸附法首次制备了FE(Ⅱ)、Co(Ⅱ)、Ni(Ⅱ)和Cu(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ML CME),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它们对抗坏血酸(AH_2)的电催化氧化.与未修饰玻碳电极(GC)相比,AH_2在ML CME(GC基体)上的氧化峰电位(Epa)负移150mV左右,氧比峰电流(Ipa)明显增大.各ML CME对AH_2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均有很高的稳定性.AH_2在ML CME上的氧化峰电流和AH_2的浓度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0.
高负载率纳米Pt-Ru/C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晔  王宇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1):1305-1309
以Vulcan XC-72R碳黑为载体, 通过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乙二醇溶液中直接还原氯铂酸和三氯化钌, 制备了负载率为60%的纳米PtRu/C催化剂. 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 SDS的加入可显著改善PtRu纳米颗粒在载体表面分散性, 平均粒径达到2.7 nm. 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测试的结果显示, 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PtRu/C催化剂对于甲醇氧化具有较强的抗中毒能力和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