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34篇
环境安全   1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为解决测定受有机物污染的城镇污水原水中氰化物含量过程中出现的总氰化物未检出,进出水总氰化物浓度倒大等问题,采取增加石油醚(90~120℃)萃取或银盐沉淀预处理的步骤,实现对干扰的消除,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在4.8%~26.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90%之间。  相似文献   
992.
自201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SO2、NOx及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臭氧污染日渐凸显.作为二次污染物,臭氧污染演变受到排放与气象条件共同影响.而评估本地前体物人为排放变化、外部传输和气象变化对臭氧污染演变的影响,并识别臭氧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开展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关键基础.因此,本文采用WRF-SMOKE-CMAQ模拟平台,以2006—2017年广东省和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清单为输入清单,以2014年的气象数据为基准年气象场,通过设置不同案例,结合观测数据,定量评估本地、外部排放变化和气象变化对珠三角秋季O3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6—2017年期间,整个珠三角9—10月臭氧日最大8 h(MDA8)浓度上升主要由人为排放变化主导,平均每年贡献0.7μg·m-3,而气象条件总体上抑制了2006—2017年期间珠三角秋季臭氧MDA8浓度的增长,使得秋季臭氧MDA8浓度上升速率下降为0.2μg·m-3·a-1;人为排放变化...  相似文献   
993.
老鹳河是丹江口水库距离调水口最近的入库支流,水质好坏直接影响调水安全.为探究老鹳河干流汛期前后浮游细菌的群落组成和功能变化规律,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汛期前(5月)与汛期后(10月)对老鹳河干流4个典型生态位点进行水质分析和浮游细菌高通量测序,杨河位点(YH)属轻度干扰;西峡北位点(XX)属中度干扰;垱子岭位点(...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基于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2005—2015年华北地区大气氮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2005年和2015年的结果进行模型敏感性实验,定量分析了全国和华北本地的人为源排放以及气象场对华北地区氮沉降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华北地区氮沉降年均量为28.7 kg·hm-2·a-1(以N计,余同),其中18.7 kg·hm-2·a-1来自还原态氮(NHx),10.0 kg·hm-2·a-1来自氧化态氮(NOy)。湿沉降占比为56%(16.1 kg·hm-2·a-1),略高于干沉降(12.6 kg·hm-2·a-1)。氮沉降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华北的东南地区,低值集中在华北的西北地区,整体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特征。(2)2005—2015年,华北地区氮沉降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波动范围在27....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探讨在测定中采样容器、烘干溶液、干燥时间、称量时间等影响因素,以达到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病毒广泛存在于不同生态系统,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度、活性及功能,在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在各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组成、功能及进化演替是目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病毒生态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病毒的研究仍十分缺乏,尤其是RNA病毒。基于此,该文系统分析了土壤病毒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病毒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将影响土壤病毒的分布:藻状DNA病毒科(Phycodnaviridae)主要存在自然土壤,而农田及城市土壤中病毒组成主要包括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微小噬菌体科(Microviridae)和丝杆病毒科(Inoviridae);相对于农田土壤,森林土壤中的病毒具有更高多样性和丰度。此外,痘病毒科(Poxviridae)和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等多种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毒在土壤中被检出,且城市绿地中的疱疹病毒科的丰度显著高于森林和农田土壤,预示着土壤病毒对人群健康存在一定威胁,且人为活动将增加其...  相似文献   
997.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UV光氧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汪力  高乃云  魏宏斌  夏丽华  崔婧 《环境科学》2006,27(6):1144-1149
采用单独紫外光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阿特拉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氧化对阿特拉津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光强为205μW/cm2条件下,光解120min后,阿特拉津去除率为92.38%.阿特拉津的光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紫外照射光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对光解反应基本没有影响.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及多种离子的存在会降低阿特拉津的光解速率.紫外光氧化阿特拉津主要降解途径是脱氯反应,反应速率很快.羟基化产物(OHA)是主要的中间产物.OHA在紫外光作用下可以继续发生脱烷基反应,生成OHDIA和OHDEA,反应速率非常缓慢.反应液中pH值的变化与中间产物的形成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对生物和人体的内分泌机能造成影响。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作用机理及特性。重点阐明了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分布及去除。提出纳滤去除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9.
河流沉积物作为流域营养物质(碳、氮、磷)的汇与源,研究其含量与分布特征,对了解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赤水河中游五马河—大同河段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元素(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发现:河段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其中,盐津河、茅台镇断面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  相似文献   
1000.
施志成  周勇  程旭东 《火灾科学》2021,30(2):107-112
基于散射不对称比的气溶胶识别方法,采用单个入射波长和两个散射角的方式测定了电解液火灾、正庚烷火、棉绳阴燃三种火灾烟雾和D90粉尘的前后向散射不对称比.结果表明,在红外L ED光源作用下,前向散射角为45°和后向散射角为135°时,不同类型气溶胶的散射不对称比的均值和变化率存在差异,这可以用于区分火灾烟雾和干扰气溶胶.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