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207篇
环境安全   383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2.
pH对沟渠沉积物截留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摇瓶动态实验和箱体静止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流失氮、磷的截留效应,分析了pH对氮、磷截留效应及其界面交换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pH变化范围内,沟渠沉积物对NH 4-N的吸附量和NO-2-N的硝化量以及对TN的截留率都是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沟渠沉积物对总溶解性磷(TDP)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TP的截留率在5 d前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此后基本不发生变化;在不同的pH下,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同时pH通过影响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来影响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行为.阐明pH对沟渠沉积物氮、磷截留效应的影响有助于掌握氮、磷在农田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而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以Cu、Pb、Zn、Cd、Cr、As和Hg 7种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均匀布点采集草海表层0~30 cm沉积物,测定样品重金属质量比,分析其空间分布,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As和Hg质量比分别为14.8~50.8 mg/kg、26.1~108.0 mg/kg、72.0~473.0 mg/kg、0.6~10.1 mg/kg、25.6~136.0 mg/kg、6.0~22.6 mg/kg和0.039~0.088 mg/kg,其中Cd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达50.5倍,为主要污染物,S1和S2两站位污染严重。Cd处于强~极强污染级别,具有强生态风险,负面生物毒性效应频繁发生;Cu、Cr、As、Pb和Zn处于无~中度污染级别,具有中等生态风险,负面生物毒性效应发生但不频繁;草海几乎不受Hg污染。空间分布上,靠近威宁县城且受人工码头航运影响的东北湖区(代表站位S1和S2)及白家嘴码头附近湖区(代表站位S4)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大致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北京市沙河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Lars H¨o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估算了微量重金属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随深度增加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以库心区最明显。沉积物中Cr、Cu、Ni、Pb、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49.8 mg/kg、42.8 mg/kg、42.9 mg/kg、18.3 mg/kg、167.9 mg/kg,除Pb外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自然重金属质量比近2倍。库心区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表层沉积物中Cr、Cu、Ni、Zn质量比分别超过北京市土壤自然背景值2.8、4.3、2.6、5.9倍。各采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以库心区最大,为49.9,但所有样点RI及均值都低于150,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状态。随深度增加沉积物孔隙水中Cr质量浓度基本保持恒定;As质量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即存在孔隙水中As向上覆水释放;Zn、Ni和Cu质量浓度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Cr、Zn、As、Ni、Cu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分别为13.05μg/(m2·d)、-20.89μg/(m2·d)、108.4μg/(m2·d)、-35.67μg/(m2·d)、-5.11μg/(m2·d)。  相似文献   
45.
应用动力通量箱(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高时间分辨率的RA-915+自动汞分析仪联用技术,在消落带沉积物出露期,野外现场监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范围为-6.80±12.35~28.17±36.17 ng/(m2·h)晴天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早晨开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的交换通量逐渐增加,到正午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交换通量逐渐减小,但阴天这一趋势不明显。暖季白天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都以释放为主,冷季白天则以沉降为主。暖季晴天,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与气温、沉积物温度、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大气汞浓度都与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白天,光照强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影响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主要因素,而在夜间,沉积物温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6.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富集。在口门附近的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污染较为严重、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7.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 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 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 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48.
南汇边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输运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南汇边滩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ao Collins泥沙概率输运模型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②边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沉积物相对较粗(中值粒径大于0.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没冒沙中部、南汇咀及卢潮港近岸,其它区域沉积物相对较细(中值粒径小于0.01 mm);③将 Gao Collins的泥沙概率模型和南汇边滩的动力与沉积环境结合表明,沉积物在东滩的净输运趋势是由北向南输运。由于南滩的动力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南滩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9.
低溶解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太湖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重建的沉水植物存在的腐烂死亡问题及伴随的底层水体溶解氧偏低现象,在室外模拟生态系统内进行了低氧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沉积物类型如何,一个月的低氧处理(溶解氧平均值为1.6 mg/L)对苦草株重、株高、分蘖数及叶片数等指标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块茎的影响则较显著,表现为块茎数量与重量显著下降。对岸边沉积物处理组而言,低氧对苦草根系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根须变细且数量增加,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中心沉积物处理组则不显著。同时,低氧处理使岸边沉积物处理组的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下降、水体营养盐浓度上升,尤其是磷酸盐浓度显著增加,中心沉积物处理组的环境理化因子变幅则相对较小。分析认为,低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对其种群扩张有潜在的不利作用;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沉水植物的腐烂死亡,低氧的作用是次要或间接的。  相似文献   
50.
在昌江核电站运营前,研究人员对其附近海域做了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总β放射性调查,并与我国其他海域及昌江核电站周围的陆地环境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海水样品总β比活度范围为0.040~0.074 Bq/L,平均值为0.054 Bq/L,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大亚湾核电站等海域相比,昌江核电站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2)表层沉积物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257~925 Bq/kg,平均值为653 Bq/kg,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水平与香港、青岛、阳江等海域水平相当;(3)海洋生物样品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8.7~63.8 Bq/kg,平均值为48.0 Bq/kg,海鱼类、虾类和贝类体内总β平均值分别为56.7 Bq/kg、63.4 Bq/kg和24.0 Bq/kg,鱼类和虾类明显大于贝类。本研究可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