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工业技术   18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On fuzzy sobrie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mainly shows that sober fuzzy topological spaces form the epireflective hull of the fuzzy Sierpinski space in the category of T0-fuzzy topological spaces.  相似文献   
92.
The main task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s to recognize properties of real objects based on their digital images. These images are obtained by some sampling device, like a CCD camera, and represented as finite sets of points that are assigned some value in a gray-level or color scale. Based on technical properties of sampling devices, these points are usually assumed to form a square grid and are modeled as finite subsets of Z2. Therefore, a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s which features in the digital image correspon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properties of the underlying objec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s question is mostly answered by visually judging the obtained digital imag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with respect t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In particular, we derive conditions relating properties of real objects to the grid size of the sampling device which guarantee that a real object and its digital image are topologically equivalent. These conditions also imply that two digital images of a given object are topologically equivalent. This means, for example, that shifting or rotating an object or the camera cannot lead to topologically different images, i.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obtained digital images are invariant under shifting and rotation.  相似文献   
93.
面向与历史无关造型的三维约束求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基于历史的造型系统中应用较为成熟的两项技术——特征编码和二维约束求解为基础,基于特征进行三维约束建模,从而打破传统的基于历史造型系统中特征之间的单向依赖关系;然后将三维约束关系映射到二维草图进行处理,简化了问题.该方法在InteSolid 2.0上实现.  相似文献   
94.
一种可视外壳的快速拓扑生成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各种传统可视外壳生成算法中数据冗余及壮健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从阴影图像中快速重构物体可视外壳的壮健的算法,即首先利用物体表面的拓扑结构直接生成外壳,然后使用改进的SurfaceNet算法光滑三维表面,从而在保留经典的体求交方法壮健性的基础上,克服了对于物体内部点的冗余计算和存储问题,不仅使得计算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仅线性依赖于外壳上结点的数目,而且降低了像片数对算法复杂度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算法复杂度和壮健性上优于诸如八叉树等传统可视外壳算法。  相似文献   
95.
The formation of an informal theory of figure spaces is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interesting and natural generalizations of such fundamental mathematical concepts as continuous and uniformly continuous mapping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96.
A new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tours from complicated terrain elevation grids containing invalid data is put forwar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topological consistency of contours in groups can be maintained effectively and the contours can be drawn smoothly based on boundaries pre-searching and local correction. An experimental example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ours constructed by this method are of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97.
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兴的基于遗传进化机理的寻优技术。它与常规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受初始值影响、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并采用交叉、变异和移民算子避免过早地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可获得全局最优解。该算法不必求导计算,编程简单、快捷,尤其适用于具有离散变量的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在应力、位移约束下的网格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利用对称性对杆件进行分组,使优化后的结构模型仍然保持对称,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并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计算实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及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探讨了防火墙系统的结构以及防火墙系统功能、拓扑结构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
序列模式挖掘在网络告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序列模式挖掘可以用来有效地发现网络系统中的告警关联知识.论文研究了序列模式挖掘在网络告警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将挖掘过程分成了特定设备告警序列挖掘、同类设备告警序列挖掘和互联设备告警序列挖掘等3类,根据不同的用户意图来有效地确定挖掘范围,避免对无关数据的访问.为了进一步提高挖掘算法的执行效率,又提出了用于描述网络拓扑信息的拓扑约束,并设计了基于拓扑约束的互联设备告警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相似文献   
100.
空间对象及其拓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讨论了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层次矢量数据模型。然后定性地分析了空间对象点与点、点与线和点与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并给出了一种形式化表达空间对象成分拓扑关系的模型。最后,将这种模型与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结合起来,使其可以方便地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对象间的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