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0篇
  免费   3264篇
  国内免费   2200篇
工业技术   48184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1027篇
  2021年   1296篇
  2020年   1263篇
  2019年   992篇
  2018年   958篇
  2017年   1277篇
  2016年   1289篇
  2015年   1266篇
  2014年   2124篇
  2013年   2153篇
  2012年   2616篇
  2011年   2908篇
  2010年   2324篇
  2009年   2606篇
  2008年   2197篇
  2007年   3234篇
  2006年   2867篇
  2005年   2602篇
  2004年   2132篇
  2003年   1979篇
  2002年   1623篇
  2001年   1346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930篇
  1998年   703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401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Theoretical models and ab initio Hartree-Fock wavefunction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2p) core level binding energies (BE), of pyrolized S-contain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s.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data for thiophene permits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to be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study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demonstrates that, in these materials, non-oxidized S atoms can show peaks at very high BE relative to the C(1s) peak at 285.0 eV.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peak at 164.1 eV corresponds to ‘thiophenic’ S atoms.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that the peaks at higher BE could correspond to S atoms replacing C atoms in three-coordinated structures of graphene layer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rguments suggested in the experimental works. The energetic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peaks at very high BE makes it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m, although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eem to suggest that the peak at experimental BE ≈ 166 eV could correspond to S atoms coordinated to two C and one H atoms at the edge of graphene layers, while the peak at ≈ 169 eV would correspond to S atoms replacing C atoms in inner positions of the graphene layers, and it is bonded to three C atoms.  相似文献   
992.
纳米SiO2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纳米的奇异特性,简要综述纳米SiO2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改性硅酸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有机改性硅酸盐的溶胶-凝胶合成路线,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玻纤/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界面参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刚度、强度、横截面内的油松比以及界面参数作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着重研究试件制作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以及它们的维持时间对各种性能参数的影响。界面参数的计算采用Hashin在1990年提出的一种自洽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掺石墨水泥基导电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掺石墨水泥基导电功能材料进行了基础的开发性研究。得到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电阻,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随石墨掺量和变化规律,以及添加聚合物,减水剂、碳纤维或片状石墨对上述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水泥基材料的导电模型。上述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电阻可在10^7-10^1Ω.cm之间变化,应用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996.
船舶电缆密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雨康 《粘接》2002,23(3):45-47
为了正确掌握船舶内置电缆密封技术,文中根据电缆密封装置的特点和具体设计要求,对常用的多种密封材料性能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并展望密封材料及密封工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测定了具有不同碳纤维的短碳纤维增强铜-5%锡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值,实验表明:随碳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大,弯曲强度上升,并近似符合σ=94.5-421V_f+1557V_f~2(MPa)拟合式。与粉末治金铁基摩擦材料的弯曲性能对比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较好。对碳/铜复合材料的弯曲断口作了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呈“部分拔出型”。最后,结合弯曲强度实验结果及断口观察,初步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断裂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均匀湿颗粒材料边界滞回持水曲线的物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非饱和土持水特性的滞回机理是土力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将非饱和土看作“湿颗粒材料”并以“土-颗粒-系统”为视角更易认识其持水特性的滞回机理。以均匀湿颗粒材料为研究对象,用轴对称圆锥形孔隙内水分的充填和排出过程来模拟边界增、减湿过程,提出一种物理模型以描述其滞回特性的物理内涵,并利用已有文献中3种砂土和2种含黏砂土的持水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表征均匀湿颗粒材料边界滞回持水曲线时的有效性。该模型的优点在于不仅对同种均匀湿颗粒材料滞回的边界减、增湿持水曲线可采用同一组具有物理意义的参数模拟,而且可反映孔隙水内封闭气泡对持水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Hardfill 材料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砂砾料中掺入少量胶凝材料得到了一种新的低强度筑坝材料——Hardfill材料,其力学性能介于碾压混凝土和土石料之间,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明显的弹塑性性质和应变软化等特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数学分析,提出了能够反映Hardfill材料应变软化特性、参数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六参数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参数确定过程.将该本构模型应用于坝高100m的Oyuk坝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非线性本构模型计算所得坝体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与线弹性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因坝体应力水平较低,材料基本处于线弹性状态,非线性计算所得应力值与线弹性结果相差不大;而在坝趾等应力水平较高的部位,非线性计算所得应力集中值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1000.
普西桥水电站作为阿墨江流域唯一具备年调节功能的最大水电站,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通过大坝填筑料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其余建筑物开挖料,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坝体填筑施工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目前大坝已填筑完成80%,正按照明年5月下闸蓄水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