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工业技术   25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管理的实用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非结构化数据文件与其属性数据分开存储的机制中的不安全性问题,本文从实用化角度给出一个“监控”策略和实现方法,通过软件实现可以约束非法的或意外的对非结构化数据源文件的破坏,并且保证了源文件与其在数据库中的索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能在高度集成的校园网络应用环境中,将相互独立应用系统中的用户和权限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设计是在开源门户系统Liferay基础上,配置LDAP和CAS单点登录服务,通过定制CAS的认证流程实现统一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53.
54.
55.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写作方式别具一格。小说中宠儿身份丰富,是人还是鬼,抑或是其他,颇具争议。对宠儿身份的探讨,对宠儿的描写方式研究,对比黑人文学传统中鬼故事描写方式的不同,有助于揭示历史、直面历史,对处理不同种族、宗教之间的关系有启示作用,对人类相亲相爱、和谐共处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运用拉康的镜子阶段理论,对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中的女主人公塔希自我身份认同的历程进行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塔希的自我意识的苏醒过程,揭示出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黑人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文化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57.
情感认同是指对个人及群体之间的共同情感的确认。主流情感认同是国家、民族确立其正统性的重要依据。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对待本民族和传统情感及精髓却表现出多方面的缺失。作为未来社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大学生主流情感缺失必将对文化、民族、国家的健康延续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大学生主流情感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找出应对办法,对情感传承、情感立场与态度的确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8.
论述了声纹识别的相关概念、应用领域及其区别于其他身份认证的优势,从软件方面构建了一个基于Matlab的声纹识别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可应用于有限人群的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59.
孙华  王爱民  郑雪峰 《计算机科学》2012,39(8):67-69,110
利用双线性对技术,依据Boneh等人提出的分级的基于身份加密方案,设计了一个在标准模型下分级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方案中签名的大小是一个常量,且与签名者所在的层数无关.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方案在Diffie-Hellman Inversion(DHI)困难问题的假设下满足选择消息和选择身份攻击下的存在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60.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it was offered simply as a fictional application of radical behaviorism to the design of society, Skinner's utopian novel Walden Two possessed strong emotional connotations for him. The "dark year," a period during his youth when he failed as a creative writer, displayed many earmarks of a major identity crisis. Walden Two was written during a mid-life crisis when identity issues again became highly salient for Skinner. The novel incorporated issues from both periods into its picture of an ideal society and helped him to resolve his developmental conflicts. He emerged with a restructured identity as public advocate for a behavioristic science of human conduct. (18 ref)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