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1篇
  免费   2876篇
  国内免费   1977篇
工业技术   63674篇
  2024年   491篇
  2023年   1708篇
  2022年   1808篇
  2021年   2096篇
  2020年   1298篇
  2019年   1741篇
  2018年   665篇
  2017年   1099篇
  2016年   1302篇
  2015年   1572篇
  2014年   3638篇
  2013年   2727篇
  2012年   3430篇
  2011年   3419篇
  2010年   2993篇
  2009年   3401篇
  2008年   3648篇
  2007年   2754篇
  2006年   2685篇
  2005年   2519篇
  2004年   2341篇
  2003年   2018篇
  2002年   1756篇
  2001年   1624篇
  2000年   1413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1022篇
  1997年   929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914篇
  1994年   872篇
  1993年   745篇
  1992年   819篇
  1991年   695篇
  1990年   631篇
  1989年   536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工矿自动化》2015,(12):16-19
针对目前人员定位系统中标识卡电池使用时间短、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低频唤醒技术降低电池工作时间,从而延长电池寿命,即设置标识卡在矿工下井时间之外为休眠状态,当矿工下井时使用低频信号接收器唤醒标识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低频唤醒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标识卡电池的寿命,当信号发射周期为1~3s时,电池使用寿命延长为原来的2.7倍以上,并且标识卡的发射周期越短,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国家大力推进能源互联网战略,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建设更高效率的智能电网则要依赖二次电池体系。文章对智能电网二次电池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简析电池类型,进而展望二次电池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配电网中高渗透率光伏及用电高峰负荷过重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并在分时电价政策下通过低储高发获取经济收益以降低储能作为电压控制手段的成本,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运行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电压控制和套利运作两部分,其中电压控制部分以防止电压越限为目标,建立包括电池剩余寿命(TOU)、荷电状态(SOC)、电压灵敏度特性、电池动作费用等在内的评价矩阵,选择综合评价指标最大者进行控制,以提高电压控制效率;套利运作部分以保证电压安全为前提,结合用电峰谷电价,尽量减少电池动作对节点电压的影响,选择电压灵敏度因数及动作费用最小、电池状态最优者进行控制。该方法在实现削峰填谷,改善配网电压安全,提高储能安装用户收益的同时,兼顾电池储能系统的状态变化,实现了功率在各储能单元间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动作效率,均衡了各储能单元的使用率,延长了整个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性能优良、满足科研生产需求的电解质粘合剂MgO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手段对国内九种MgO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特征的观察分析;并通过测试电解质泄露量,评价不同MgO作为吸附剂时的吸附作用效果和不同种类MgO作为粘合剂时的抑制流动情况;同时将不同种类的MgO材料作为粘合剂制备成单体电池,进行了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9~#样品形貌差异非常明显,由粒径约为几十纳米~几百纳米的颗粒聚集体或片状聚集体组成;与现有生产使用的1~#MgO材料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性能参数相近的有3~#、5~#和9~#MgO;与其他几种MgO材料相比,3~#MgO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对电解质E有更强的流动抑制作用;与现有生产使用的1~#MgO材料相比,以3~#MgO为抑制剂制成的单体电池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高的放电电压。  相似文献   
18.
19.
以S-1,1'-联二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该联萘酚通过羟基保护、傅克酰基化、羰基的还原和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改进,找到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并用1HNMR和13CNMR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