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3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土窑改为半机械化窑的情况,并通过优化工艺,使二氧化碳浓度由15%提高到30%,从而使碳酸钾产量从5000t/a提高到6000t/a。  相似文献   
82.
83.
84.
以高灰熔点煤和含钾催化剂的灰渣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K2CO3催化半焦水蒸气气化的反应性和灰渣中钾催化剂的回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中添加K2CO3能够促进碳的转化,随着K2CO3负载量和气化温度的增加,碳转化率增大,CH4收率增加。在3.5 MPa和800℃下,K2CO3负载量为15%时,碳转化率达到96.1%,CH4收率达到0.24 m3·(kg C)-1。灰渣中钾催化剂的回收率随碳转化率的增加先升高后减小,这与催化剂在灰渣中的存在方式有关。通过优化水洗和消解条件,高碳转化率下灰渣中的钾催化剂的总回收率高达96.5%。  相似文献   
85.
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时,低浓度含氨氮废水的回收是主要难题。选择性能稳定、工作交换容量大的交换树脂,可提高树脂和盐酸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采用半连续离子交换和解吸液循环增浓套用技术,可使树脂利用率提高30%,氯化铵提升到150 g/L以上,盐酸利用率96%。该技术不仅解决了氯化铵含氨氨废水的污染难题,同时也为副产盐酸找到合理的出路,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6.
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了吸附,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及活化剂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油茶壳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吸附过程在420 min左右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0.83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3%,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7.
分析了洗油对宝武集团韶钢焦化分厂真空碳酸钾脱硫工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在降低了脱硫真空碳酸钾溶液的洗油夹带后,脱硫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8.
应用ISEP系统回收氯化铵废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SEP系统是一种连续型离子交换系统,能彻底解决氯化铵废液的污染问题,并能减少树脂用量,降低碳酸钾的生产成本,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9.
蔡益民  马洪全等 《山东化工》2002,31(2):20-21,40
介绍了三效蒸发系统中,A效加热器列管内壁结垢和管头腐蚀穿孔,泄漏情况,并对酸洗及局部更换列管管头技术作了简述及小结。  相似文献   
90.
测量碳酸钾中钠元素,当钠质量分数在0.01%以上时,宜采用原子吸收法,选择吸收波长为330.3nm,氘灯扣背景,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此方法可消除基体效应对测量的影响及背景吸收引起的干扰,且操作简便。经试验,回收率在95%-10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5%。说明此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合日常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