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工业技术   16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生物过滤法,以醋酸钠为外加碳源,探讨了有氧条件下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通过向配制水中通入由N2 O2组成的合成气体,能方便地控制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在向配制水中通入含有少量O2的合成气后,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比不通任何气体时下降还快。随着溶解氧含量逐渐提升,系统反硝化脱氮效果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当溶解氧达到6.4mg/L时,系统仍然具有反硝化作用,只是硝酸盐浓度下降速度比低溶解氧条件下缓慢,但是脱氮效率仍然可达85%左右。结果显示,采用生物过滤系统以及实验室培养得到的两种微生物,在一定溶解氧条件下,溶解氧对系统反硝化脱氮能力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2.
《人民黄河》2017,(5):76-80
城市污染河道缺氧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设计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四种沉水植物自然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复氧试验:将四种沉水植物分别放置于清水和城市污染水体中培养一周后,测定清水中溶解氧(DO)和城市污染水体中DO、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研究水体中DO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复氧效果明显,四种沉水植物作用下水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DO浓度均高于避光条件下的;四种沉水植物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自然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5.05%、92.74%、89.45%和88.29%;沉水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后期水体中COD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3.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无机营养物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引起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植,  相似文献   
24.
为了有效控制A/O生物除磷工艺处理化粪池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膨胀,先后采取改变系统的COD污泥负荷(NCOD)、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和降低S2-的质量浓度等措施,最终使A/O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得到了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研究结果表明:A/O除磷工艺在高NCOD条件下运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原因是COD在厌氧区降解后仍有较高的剩余量进入好氧区,导致聚磷菌在和丝状菌的竞争中优势变弱;在低NCOD条件下运行时,由于原水中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丝状硫细菌增殖,因此仍然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25.
为解决传统方法水质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WA)、人工蜂群(ABC)优化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WLSSVR)的工厂化育苗溶解氧组合预测模型(WA-ABC-WLSSVR模型).该模型采用小波分析对原始非平稳溶解氧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对不同尺度下的溶解氧数据子序列分别建模,利用改进人工蜂群优化算法(ABC)对各分量序列WLSSVR模型参数进行组合优化,最后叠加各尺度下的预测结果.运用该模型对工厂化育苗溶解氧进行预测,并与BPNN、标准LSSVR、WAACO-LSSVR、WA-PSO-LSSVR等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溶解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26.
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27.
"EBIS一体化生物处理系统"是以先进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理论为基础研发的高效一体化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控制曝气池溶解氧含量,在单一池体内完成对有机物的去除,实现了硝化反硝化的同步进行,其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占有相当比重,该系统不仅简化了系统脱氮的运行流程、节约了能耗、降低了对碳源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硝态氮累积带来的不利影响.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相比"EBIS一体化生物处理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好、反应池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刮泥系统、空气需求量低、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MBR-CANON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快速启动及群落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在常温膜生物反应器(MBR)中,保持进水氨氮不变,采用逐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策略在限氧条件下快速富集氨氧化菌(AOB),之后减小曝气量并进一步缩短HRT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并通过DGGE技术分析不同阶段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CANON工艺在78 d内成功启动,总氮去除率达80%,总氮去除负荷RNR达0.95 kg·m-3·d-1;将该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了COD和氨氮的同时高效去除;微生物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运行的反应器中氨氧化细菌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iensis.MBR-CANON工艺可以有效应用于常温生活污水的脱氮.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生物除铁除锰滤柱对高铁锰氨氮地下水中锰的极限质量浓度,采用培养成熟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的滤柱,逐步提高其进水锰的质量浓度,考察锰的极限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进水总铁、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5~10、0.9~1.3 mg/L,水温为8 ℃,滤速为6 m/h的实验条件下,当进水溶解氧约8.5 mg/L时,锰的极限质量浓度为7.5 mg/L;溶解氧大于10 mg/L时,锰极限质量浓度为10.5 mg/L;锰质量浓度升高对铁和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沿程分析发现:沿滤层向下,相同厚度滤料除锰量逐渐减少;锰质量浓度升高过程中,氨氮的沿程去除没有变化.锰的极限质量浓度受溶解氧限制,溶解氧越高,极限质量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