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6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内循环碳化塔制备纳米碳酸钙新工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中各个碳化方法的特点,然后提出新的碳化方法,内循环式碳化法,分析了该碳化法的特点,通过实验,得到理想的纳米碳酸钠,验证了该方法的优点,达到预期目的,得到产品平均粒径为60nm,比表面49.6m^2/g,且粒度分散较窄的近球型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52.
分步厌氧-内循环SBR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析气浮+分步厌氧+内循环SBR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硫酸酸析后木素经气浮去除,剩余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通过厌氧生物降解,最后再经好氧生物处理,使出水的COD、SS、色度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的特性,为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54.
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高效厌氧处理反应器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着重介绍了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并对第三代典型反应器,如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结构和原理及应用实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5.
内循环式三相生物流化床是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综和,具有生物量大、负荷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低能耗和占地少的优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试验着重对内循环式三相生物流化床的氧转移特性、载体流化特性、液相流态特征以及内循环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6.
董太禄 《炼铁》1995,14(2):59-60
1 风渣口增设高压水难点 为延长风渣口寿命,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厂就开始酝酿高炉风渣口系统增设高压水的问题。由于存在以下困难,一直未能实施。一是在高炉泵站增设高压水系统,需要新铺设从供水厂泵站到高炉的给排水管路系统。供水厂需增设高压水泵设备,投资多、  相似文献   
57.
设计了一套用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循环无梯度反应系统,对其进行了无梯度检验,并用乙醇脱水动力学考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实现了在线色谱分析,操作简便迅速,可用于气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
沼气新技术:"超IC"厌氧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恒德 《太阳能》2006,(5):27-28
自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IC)是荷兰PAOUES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超高效厌氧反应器。由于是一项重大发明,技术拥有者严格保密,1994年才在有关杂志上报导。IC反应器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远远超出目前已经成功应用的UASB等厌氧反应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处理效能最高的厌氧反应器,被认为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代表工艺之一。本人在学习研究IC反应器的基础上,发明了优于IC的反应器,简称“超IC”。  相似文献   
59.
60.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高效生物反应器(HCR)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场高浓度有机废水。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对COD和BOD5的去除率均超过90%;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工程投资约135万元,运行费用约2.61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