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458篇
交通运输   583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填路基涵洞沉降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夏汾高速公路高填路基涵洞沉降的原因,介绍了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因受制于市政管网、电力通讯和周边构筑物的建筑限界,同时还兼顾交通保畅需求,某改扩建市政道路支挡工程采用不均匀配筋设计的钻孔灌注桩板墙,以最低的工程投资解决了水下桩基施工和建筑界限受限问题,并采用翼缘浇筑挂板解决了圆桩挂板受力不均、可靠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南方软土地区在建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周边地基处理问题,文章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及竖向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两种方法的技术性、经济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水泥搅拌桩是此种工况下更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大型公共建筑和周边市政道路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土工格栅及设置绿化过渡带等处理措施,并提出通过施工期间的沉降监测及施工工序,尽量减小软土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差异沉降对高速公路拓宽路基的影响,通过Ansys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建立差异沉降力学计算模型,系统分析路基拓宽方式、填筑高度、拓宽宽度和土基模量对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采用两侧对称加宽的方式对差异沉降的控制明显优于单侧加宽;随着路基拓宽高度与宽度的不断增加,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也在逐渐增大,新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大于旧路基,最大值出现在新路基路肩位置附近,而旧路基中心线处竖向沉降值最小;随着路基填土模量的不断增大,新旧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与竖向应力在逐渐减小,新路基沉降大于旧路基沉降,沉降峰值出现在新路基路肩附近。  相似文献   
997.
马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34-136,M0015
南浦大桥W3匝道改造工程所在路段下穿地铁4#线,需消除匝道新建桥台处新增匝道填土及挡墙荷载对于地铁4#线的影响以确保地铁正常运营和结构主体安全。在施工改造方案中采用新建挡土墙段下地基采用超挖原状土换填轻质的泡沫混凝土,同时新建挡墙内填筑泡沫混凝土,超挖换填深度等工程措施。通过对挡墙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浦大桥W3匝道改造工程挡墙段施工改造不会影响对地铁安全运营,同时可避免了桥台与道路连接段的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998.
刘俊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42-43,48,I0004
山区斜坡上进行高路堤填筑,会面临一些工程问题,如边坡失稳、路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沉降、挡墙变形、路基开裂等问题。以山区某项目为例,介绍了山区路基设计时面临的难点,着重讲述了高填方的设计验算过程,总结反思设计中的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杜洪泽  李守巨 《隧道建设》2020,40(Z1):241-246
以沈阳地铁1号线隧道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盾构施工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问题。引入地层损失和地应力释放的概念,分别在不同地层损失率、不同地应力释放率条件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实际施工时监测到的地表沉降值与有限元模拟的地表沉降值进行比较,发现地表沉降值与地层损失率和地应力释放率成正比,〖JP+1〗并通过最大地表沉降值的对比确定了该路段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为1.747%,引起的地应力释放率为74.071%。利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了10座城市隧道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区间为0.5%~2%、地应力释放率区间为60%~80%,并将地层损失率为1.747%和地应力释放率为74.071%时的衬砌混凝土管片处的最大弯矩与无地层损失、无地应力释放率模型管片处的最大弯矩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最大弯矩值有明显的减小,分别减小了76.16%和71.82%。且2种方法得到的弯矩值非常接近,可以认为地层损失率模型和地应力释放率模型是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以浙江省某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对长短桩与工程中常用的CFG桩进行对比,基于PLAXIS有限元法,分析长短桩加固后的地基沉降,并采用加权模量法计算沉降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长短桩性质优良,其工后沉降首先快速增加,经过长期交通荷载作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沉降量增加缓慢,直至为稳定值,为日后长短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