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33篇
交通运输   6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姑嫂树立交现状分析基础上,从设计标准、相交道路情况介绍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姑嫂树立交的3条“断头”匝道进行平纵横设计,完善立交转向功能,发挥姑嫂树立交做为武汉市连接三环、天河机场和汉口的重要节点功能。其中的集散车道沿张公堤堤顶路建设,是迄今为止新建的一条长度最长、同时具备百年一遇防洪功能和交通集散功能合一的匝道,建成的姑嫂树地面人字形交通闸是既有张公堤上采用人工辅以手动葫芦驱动启闭形式的规模最大的桥闸合一交通闸。  相似文献   
82.
城市立交多设计为现浇箱梁匝道,这种结构线形比较简洁、美观,能够满足曲线要求。望和立交桥G匝道全长160m,分二期浇筑。现就在实际的施工中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谈一下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3.
本文详细论述了立交匝道的设计原理,对立交桥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4.
城市近郊铁路与公路并行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现象,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公路逐渐纳为城市的主要干道,并且与相交道路的转换交通量大增,交叉大都为不完全互通立体交叉,因通行能力不足而形成交通瓶颈.由于受铁路及用地的限制,这些与铁路平行的道路如何与其他相交干道的互通立交衔接变成十分突出的问题.而牵牛花型全互通立交新形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又可以避免上跨铁路引起桥面标高过高而造成道路坡度过陡或斜坡过长、增加用地规模及工程造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集散交通,排除横向干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设施。喇叭型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布设不仅影响互通式立交建设规模和等级,而且直接关系立交的服务水平。内环匝道设计是喇叭型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86.
将快速路和城市常规道路不合理衔接造成的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断流设施交织区问题,研究其拥堵机理,提出"以时间换空间"的理念,采用路段信号控制方法来实现2个交通流在时间上的分离,减少交织的优化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并找出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7.
本文根据国内外现行公路设计规范及行车安全理论对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长度进行分析和计算,明确提出不同情况下的匝道变速段长度取值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8.
辛伟 《北方交通》2007,(1):58-60
通过速度图检验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组合是否恰当,对匝道线形组合进行优化调整,使立交线形设计更加合理,符合汽车在立交区短时间内加速和减速的变化,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9.
将模糊数学的概念、原理应用到立交线形优化设计中,以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2种基本线形—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构成立交线形设计中的线形元,并且考虑了行车条件、线形几何约束、超高要求等约束条件,以及影响参数取值的因素的模糊性,提出了比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解法.  相似文献   
90.
互通式立交匝道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形的优劣对立交交通功能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运行分析的角度对加减速车道的行车状态和设计理论进行探讨,建立了车辆行驶的速度模型,提出了用匝道平均速度、线形协调系数、耗油量作为指标评价互通式立交线形质量的方法。它的运用对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评选及已建成立交的评价、改造有 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