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2篇
  免费   9417篇
  国内免费   2399篇
地球科学   38038篇
  2025年   270篇
  2024年   811篇
  2023年   822篇
  2022年   995篇
  2021年   1202篇
  2020年   1376篇
  2019年   1490篇
  2018年   1121篇
  2017年   1382篇
  2016年   1374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1710篇
  2013年   2025篇
  2012年   1775篇
  2011年   1742篇
  2010年   1389篇
  2009年   1752篇
  2008年   1720篇
  2007年   1774篇
  2006年   1704篇
  2005年   1331篇
  2004年   1237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829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654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620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87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5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铁列车动载会引起环境振动问题。为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在高架段和路堤段引起的环境振动差异,文章对郑西线高速铁路展开现场测试,对比分析高架段和路堤段地面振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路基段的振动响应大于高架段,高架段近场区衰减作用高于路堤段近场区域。振动传播过程中存在多次反弹增大现象,路堤段地面振动反弹增大位置滞后于高架段。高架段和路堤段的二次反弹增大率均明显大于一次反弹增大率。Z振级随距离的衰减符合对数衰减规律,拟合得到黄土地区Z振级衰减公式,最大偏差均出现在反弹增大区。引入无限元-黏弹性耦合边界条件,建立路堤段三维轨道-土体-隔振沟数值模型分析高速铁路隔振沟对减隔振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沟对中高频(30~60 Hz)振动波的隔振效果较低频(1~20 Hz)振动波明显,其具有低通滤波作用。空沟比填充沟隔振效果好,但是考虑到沟壁的稳定性,可在空沟中填入软质材料。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的设计及其环境振动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依据各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形态,将沉积相划分为扇形沉积相带、席状沉积相带和条带状沉积相带,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采取不同的缓冲方法,再依据瓦尔特相律,对空间上已知沉积相类型的井进行分析,最终做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或代替人工的工作,根据已知单井沉积相的类型而自动进行平面沉积相的研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二段时期的沉积相研究中,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目前高邮凹陷深层勘探以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准确预测岩性体储层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而对岩性体做出准确的预测,需要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做出准确的判断。利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对高邮凹陷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表明本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碎屑岩类分析法表明本区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砾岩和岩屑的分析表明本区也存在南北两大物源;沉积法表明本区除了南北两大物源外,还存在一个来自盆地西部菱塘低凸起的次级物源。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泰一段沉积时期,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来自凹陷南部的通扬隆起、北部的建湖隆起、西部的菱塘低凸起,物源对凹陷的贡献的大小也如上隆起顺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94.
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展及其机理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研究了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粘性土龟裂网络的几何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龟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温度效应十分明显。温度越高,龟裂形貌越简单,龟裂条纹越宽,而在较低的温度下,龟裂的形貌比较复杂,龟裂条纹纤细且间距较密,表面比较破碎;从粘土矿物双电层理论对龟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在试验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大部分龟裂都呈垂直或近似垂直相交,被龟裂分割出的区块形状多以四边形为主,其它多边形较少;最后提出了龟裂研究的下一步课题。  相似文献   
995.
研究区中侏罗统布曲组岩性为一套碳酸盐岩,产丰富的腕足、双壳和有孔虫类化石。通过单剖面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对比及面上填图,基本查清了布曲组垂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横向上的沉积相带变化,重塑了布曲组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相似文献   
996.
戴亚权  罗静兰  王孟  李杪  白雪晶  闫辽伟  程辰 《地质通报》2009,28(10):1465-1471
东秦岭丹凤县东部的郭家沟是丹凤蛇绿混杂岩的典型出露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沉积岩主要由夹有少量硅质岩的泥质粉砂岩构成,目前已变为角闪石英片岩和少量黒云石英片岩。这些变泥质粉砂岩显示了活动陆缘岛弧物源区沉积物高CaO、MgO、MnO、Sr、Ba,低K2O/Al2O3比值,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Eu异常微弱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占主体的角闪石英片岩高Co/Th、低La/Sc和Th/Sc比值;黒云石英片岩低Co/Th、高La/Sc和Th/Sc比值,反映其源区以基性物质为主,花岗质物质的供给有限。根据与变泥质粉砂岩共生的硅质岩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推断,这套沉积岩形成于北秦岭区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演化早期弧前沉积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97.
地质标准物质已是当今地质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条件是遵循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的规定。然而当今高灵敏度、小取样量(20-30mg)的现代主流分析技术正向着当前普遍使用的地质标准物质100mg最小取样量的要求提出挑战。本文从历史演变和当前需求讨论了地质分析取样量问题以及地质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及其应用意义,并提出了解决当前这一矛盾的技术措施与步骤。同时也提醒分析方法研究者、质量管理者和标准物质研制者关注取样量问题,以使更新换代快的技术方法和相对滞后的监管方法(包括标准物质)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姚鑫  许冲  戴福初  张永双 《地质通报》2009,28(08):1156-1162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 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滑坡面积百分比约为1.4622%,滑坡密度约为0.9862个/km2。结果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寒武纪地层中滑坡易发性最大,LAR约10%,LC约6.5个/km2,震旦系、奥陶系和侵入岩次之,这些地层和岩石对地震滑坡的发生均是敏感的。综合分析坡度、地层岩性与滑坡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较破碎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30°的部位;在以较坚硬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40°的部位。  相似文献   
999.
探地雷达测量近地表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验证探地雷达方法用于测量近地表含水量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基于探地雷达的反射波法,根据介电常数、电磁波传播速度和含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探地雷达反射波法用于测量含水量的相关理论和特点,设计了适用于高频雷达信号的速度分析算法,建立了用于分析该问题的局部含水层模型。利用FDTD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测量方式下,局部含水层的探地雷达响应,借助速度分析理论及Topp公式,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定点形变观测中受降雨、大风、气压干扰以及地震波影响的典型数据,采用S变换,对该地区形变观测中4种主要干扰信号的时频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降雨干扰信号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域,其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大风干扰表现为高频干扰,时频域能量强度与观测曲线受风扰影响变化幅度成正比;气压干扰信号的优势频率分布在低频段内;地震波影响中VP垂直摆和JCZ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较为相似,但VP垂直摆记录的频段要小于JCZ地震计,VP垂直摆主要记录的是低频地震波。同时,4种干扰信号的时频域频率、能量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数据观测时域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