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科学   15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kyanite at ambient pressur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a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technique with temperatures up to 1000 °C. No phase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range. Data for the unit-cell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s were fitted empirically resulting in the following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αa = 5.8(3) × 10?5, αb = 5.8(1) × 10?5, αc = 5.2(1) × 10?5, and αV = 7.4(1) × 10?3 °C?1,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 recent neutron powder diffraction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unit-cell angles α, β and γ of kyanite with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agreement among all studies is poor. The thermal expansion data at ambient pressure reported here and the compression data at ambient temperature from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for the kyanite lattice, the most and least thermally expandable directions correspond to the most and least compressible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片状触媒和粉状触媒合成金刚石的实验,比较了两种触媒合成金刚石的优缺点,分析了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优于片状触媒的原因,对金刚石合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3.
粉末进样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多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智  付国民 《岩矿测试》1996,15(2):135-140
报道了用载样瓶引进土壤粉末样到高频等离子炬进行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仪器装置及分析测定条件,大气流清洗很好地克服了粉末进样的记忆效应。质量分数为10~(-6)~10~(-3)的20个元素测定的RSD(n=20)为6.8%~18%,检出限在10~(-7)~10~(-5)级。用土壤标样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4.
用普通的铜片,收集密封于玻璃瓶中粉末(土壤)样品释放的氡的衰变子体,通过α仪测量α粒子数来测定样品中的镭,以达到找矿的目的,简称为镭法。此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每克样品中含镭2.7×10~(-15)克),工效高,成本低和便于推广使用等优点。根据8个矿区的20条剖面上的700多个样品的测量结果表明,镭法发现异常的能力比γ测量强,与~(210)Po法相当。文中总结了深部盲矿,地表矿化和非矿异常地段上的镭法、~(210)Po法和γ测量的异常强度及其剖面曲线形态,以及镭与~(210)Po比值等特征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区分深、浅部矿化。综合应用镭法、~(210)Po法和γ测量可作为异常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100km~2面积上771个水系底沉积样品的测镭试验,表明镭法亦可用于铀矿区调、普查阶段。  相似文献   
35.
共沸蒸馏法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水和正丁醇为研磨介质,得到电气石超细粉末的液相悬浮体,利用水和正丁醇可以形成共沸物的特点,分别采用直接加热和共沸蒸馏法脱分散介质干燥悬浮体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加热脱去水或正丁醇会使电气石超细颗粒发生硬团聚,而共沸蒸馏法则可有效防止硬团聚的产生;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共沸蒸馏法制备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存在O—H和C—H键,说明正丁醇在颗粒表面为化学吸附,而直接干燥法得到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则没有;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研磨过程降低了粉末衍射峰的强度,但直接加热干燥和共沸蒸馏干燥均未破坏电气石的晶格结构。正丁醇中的丁氧基在共沸蒸馏过程中在电气石颗粒表面可取代羟基,产生化学吸附,能有效防止液桥的产生,阻止干燥过程中超细粉末的硬团聚。  相似文献   
36.
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使用经验系数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用3080E2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试样中的Cl,Br,S三元素进行直接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区域化探样品的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7.
热电离质谱计为精确测量地质样品的同位素组成提供了前提,然而低的离子化效率常常难以获得低含量样品或微量样品的高精度同位素组成,严重影响测量精度和准确度。发射剂可以有效降低元素的电离电位,提高热电离质谱计的离子化效率,但未纯化的发射剂不可避免引入本底,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鉴于此,通过制备高效、低本底TaF5发射剂溶液,提高Sr元素的电离效率,为微量样品Sr同位素组成精确测量提供技术支撑。制备的发射剂溶液经过纯化后,通过测量不同Sr用量的标准Sr溶液(NIST SRM 987)和标准岩石粉末(BCR-2和BHVO-2玄武岩)同位素组成验证其效果和本底。实验结果表明:纯化的TaF5发射剂溶液具有极低的Sr本底(平均值约为0.02 pg·μL-1),仅需使用1~2μL发射剂就能有效提高Sr离子化效率,且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离子信号强度;微量的标准Sr溶液和标准岩石粉末87Sr/86Sr值的测量结果均落在推荐值范围内,满足纳克/亚纳克级样品Sr同位素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这一高效、低...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探究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FRP)管约束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方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FRP管约束RPC方柱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轴压比、配箍率和FRP管厚度条件下约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模型对FRP管约束RPC方柱进行模拟是可靠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压比为0.2~0.6时,峰值荷载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轴压比为0.7时的峰值荷载较0.6时反而下降;配箍率、FRP管厚度的增加可以改善约束柱的抗震性能,延缓强度和刚度的退化;FRP管厚度为0.501mm时的约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为了有效解决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粉末活性炭(PAC)和臭氧联用去除铁和锰的方法,并探索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首先研究PAC和臭氧单独处理铁和锰的效果;然后研究PAC和臭氧联用处理铁和锰的效果,并探究不同条件(pH、温度、PAC用量、氧化剂质量浓度)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强化铁和锰被臭氧氧化,在PAC用量为0.3 g/L、臭氧质量浓度为5 mg/L、pH值为7.0、室温的条件下,5 min内铁和锰混合溶液质量浓度由0.5 mg/L迅速降到0.1 mg/L以下,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随着PAC用量的增加,铁和锰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这说明反应高度依赖PAC表面的活性位点,进一步证实了PAC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Mapping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在PAC表面形成了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涂层,而这些氧化物涂层会进一步加快水中游离铁和锰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