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地球科学   4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溶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是当前正蓬勃发展的流体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吩支。本文对八十年代以国际上关于成矿流体于球化学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涉及到元素在熔体-溶液平衡体系中的分配、热水溶液系统中成矿元素的配合物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金属从成矿流体中沉淀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93.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94.
本文应用热渗滤作用理论,对部分产出在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沉积围岩中的热液铀矿床的形成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分析热渗滤作用特点及部分岩石热渗滤系数并详细对比了天然岩石中五种存在形成H_2O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参与热渗滤作用的主要是存在于矿物颗粒表面和岩石微裂隙中的结合水(薄膜水和分子结合水)。位于热渗滤带的富铀地层中的H_2O及溶解于其中的铀在热渗滤作用下将朝岩体接触带的增温方向迁移。与传统的概念相反,作者指出。成矿溶液是从矿物粒间和岩石微裂隙朝成矿断裂构造方向运移,尔后在物化条件急剧变化的地段沉淀并逐步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95.
随着全球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对非金属矿物功能特性的研究愈加重视,这对于拓宽非金属矿产的非传统应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电气石等非金属矿物在环境卫生和人体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96.
桂北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选矿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北金矿利用混汞与氰化渗滤池浸联合选矿工艺,采用原矿石—破碎—混汞—渗滤浸取—置换—冶炼工艺流程,提高金回收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7.
王瑞湖 《矿产与地质》2002,16(4):212-216
桂北隆起区锑矿主要为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细碎屑岩中的碎裂岩—石英脉型锑矿床 ,其成因与地下热水渗滤作用有关。其矿源来自于上地壳围岩 ,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部分混染有变质水 ,硫源较复杂、具混合硫特征 ,热源由隐伏岩体、放射性元素和断裂磨擦提供。成矿流体为富含 CO2的 Na - K - Ca2 - SO42 -- Cl-型水溶液 ,成矿温度以 2 1 0~ 2 4 0℃为主 ,压力 1 0~ 38MPa,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98.
同构造花岗岩的一种显微构造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许多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体积分数一般为2%-6%,由微粒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认为它是较强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少量残余熔体(质量分数约小于3%-5%)的结晶产物,可作为岩体同构造侵位结晶的显微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99.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及钠长花岗质岩浆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及Na_2O、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SiO_2、K_2O、CaO含量减少,显示含F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向贫硅富钠的富氟钠长花岗质熔体组成演化的趋势;700℃开始,残余熔体具有天然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特征:富Na_2O(Na_2O>K_2O)、Al_2O_3(>16%)和F(>1.5%)。上述残余熔体组成的演化特征与自然界从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到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充分证明了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能够经结晶分异演化出富氟钠长花岗岩熔体。  相似文献   
100.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张宏福 《地学前缘》2006,13(2):65-75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辉石或消耗斜方辉石生成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反应的结果不仅造成矿物百分含量的变化,而且造成矿物组成的变化;后者更重要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华北东部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中具有环带状结构的橄榄石和辉石捕虏晶,特别是具有环带状结构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发现,暗示这种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在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很可能普遍存在,为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和快速富集的重要方式。这是全球首例由橄榄岩-熔体相互反应造成的岩石圈地幔大规模的组成变化。反应熔体来源途径主要有地壳来源和软流圈地幔来源。来源不同的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造成的组成变化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