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地球科学   4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392.
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是金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传统的成矿流体认识进行了评述,强调了渗滤热液在金成矿中的作用.金沉淀的机制除流体温、压的降低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93.
本文采用合成溶胶凝胶中间体的技术方法,降低了硅酸盐熔体的熔化温度,并在1750~1850℃和2.0~4.0GPa条件下合面出9个SiO2-Al2O3-Na2O(K2O)系列淬火硅权盐熔体,淬火熔体中Na(K)/A1≤1属过铝质硅酸盐熔体,其激光拉曼微探针(LRM)研究表明,随压力增大,T-Onb在高频区(900~1200cm^-1)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减小,过铝质熔体中存在六配位铝,且随  相似文献   
394.
硅酸盐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括地介绍了硅酸盐熔体结构的三种研究途径和方法,从硅酸盐熔体的分子聚合结构单元测试、阳离子和挥发份的结构作用、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及量子化学研究等五个方面,阐明了硅酸直熔体结构的主要成就,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95.
普兰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其中地幔橄榄岩由方辉橄榄岩、含单斜辉石方辉橄榄岩以及少量二辉橄榄岩及纯橄岩组成。尖晶石是地幔橄榄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岩石学成因指示剂。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相观察、电子探针、尖晶石成分面分析、电子背反射衍射分析,可将普兰地幔橄榄岩铬尖晶石分为三类:第一类铬尖晶石呈自形,粒径较小(<100μm),或包裹于斜方辉石中,或杂乱分布于橄榄石和辉石之间,具有高Cr^#(>0.6)、低Mg^#(0.43~0.57)的特征,为部分熔融+玻安质熔体交代成因;第二类铬尖晶石呈半自形-他形,粒径较大(>100μm),常含有橄榄石、辉石包裹体,具有中Cr^#(0.17~0.42)、高Mg^#(0.63~0.77)的特点,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影响;第三类铬尖晶石呈他形蠕虫状与辉石交生在一起构成后成合晶结构,粒径变化较大,具有低Cr#(0.17~0.28)、高Mg^#(0.67~0.77)的特点。EBSD分析结果显示尖晶石、辉石的结晶学优选方位(CPO)较为相似,表明为同一矿物分解而来,单斜辉石与大陆岩石圈地幔捕掳体中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对比表明构成后成合晶结构的辉石和铬尖晶石为具有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的高压石榴子石退变分解而成。综合分析表明:普兰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体在从石榴子石相深度上升过程中发生了石榴子石退变、岩石部分熔融及熔体渗透作用,岩体经历了威尔逊旋回初期的大陆裂谷阶段,主体经历了中-低程度的部分熔融,类似大洋中脊环境,局部受到了富硅、富镁玻安质熔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6.
南迦巴瓦地区广泛出露的中下地壳变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层状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为研究部分熔融过程中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熔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相对于源岩或熔融残留体,淡色体亏损Ti、V、REE、Y、Nb、Ta、U等元素,与混合岩中榍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互补。混合岩、淡色体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南迦巴瓦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淡色体的微量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榍石的地球化学行为。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长英质熔体的低Ti溶解度,榍石以未熔残留体形式存在于暗色体中,导致熔体亏损Ti、REE、Nb、Ta、V、U等元素和Sr/Y比值相对升高。关键元素在榍石和熔体之间的配分系数受熔体成分影响明显。角闪岩中变质榍石DNb/Ta<1,因此变质榍石残留导致熔体Nb/Ta相对于源岩升高;而高Si-Al花岗质熔体中榍石DNb/Ta>1,因此与高Si-Al熔体平衡的榍石的分离(转熔或结晶分异)将导致熔体Nb/Ta比值相对源岩降低。榍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微量元素效应为理解变基性岩部分熔融产生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7.
岩浆挥发相出溶过程中各组分在熔体-流体相间的分配行为对于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传统实验方法对成矿金属在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的研究难以保持体系的封闭性,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元素在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本研究尝试采用在硅酸盐玻璃中合成流体包裹体的新方法,即通过硅酸盐玻璃颗粒大小(200...  相似文献   
398.
李建康  张德会  李胜虎 《矿床地质》2011,30(6):1002-1016
在花岗岩类矿床中,花岗岩浆分异出富挥发分熔体/流体的过程,是导致岩浆就位和成矿元素迁移、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该过程中,同时捕获的不同类别的熔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可以互相限定捕获条件,由此可以建立一系列与熔体包裹体有关的地质压力计,进而得到相关分异作用发生的深度.这些深度数值,对于指导花岗岩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9.
穿地壳岩浆系统理论和晶粥模型为研究中国东南部白垩纪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衢山岩体位于浙闽沿海东北部,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局部可见中—基性岩脉穿插其中,潮头门附近出露少量二长岩。MME具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衢山岩体出露的钾长花岗岩、MME、二长岩、中—基性岩脉均结晶于~100 Ma。钾长花岗岩硅含量较高(SiO2=68.45%~73.82%)。岩体东端可见不含MME的晶洞花岗岩(DQS-7),具有更高硅含量(76.27%),其全岩化学成分与Sr-Nd同位素组成与大衢山周围同期出露的高硅花岗岩体(SiO2>75%,小洋山岩体,普陀山岩体等)类似。大衢山钾长花岗岩中可见斜长石、钾长石聚晶,与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具有Ba、Sr、P等微量元素“互补”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大衢山钾长花岗岩是由受到岩浆补给的起源于古老地壳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经分离结晶和高硅熔体抽离后的残余堆晶固结而成,而高硅熔体形成了大衢山晶洞花岗岩及周边高硅花岗岩。大衢山基性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相似文献   
400.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类、粗面岩类和碱性流纹岩类。其中奶头山期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幔源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和辉石岩包体。幔源包体及不同期次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是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斜长石、碱性长石。不同寄主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反映了岩浆分异演化的特征;矿物及火山熔岩中的包裹体成分及玻璃熔体结构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深处的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出溶作用;岩浆由起源经分异演化上升到地壳浅部直至喷发,幔源的挥发分减少,而浅成或壳源的挥发分增多,特别是在岩浆喷发过程中,地下水或大气成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