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地球科学   9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11.
为了更好地对土壤中可提取态进行测定,针对目前常用的氯化钙提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可提取态的方法存在测定结果偏低和重现性差的问题,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在氯化钙提取液提取可提取态的滤清液中加入适量的重铬酸钾作为保护剂,以保护提取液中的不被器壁、溶液胶体吸附,从而解决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定结果偏低和重现性差的问题,同时考察了测定酸度、硼氢化钾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液浓度、土液比、提取时间和重铬酸钾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条件:测定酸度为10%(V/V)的盐酸、硼氢化钾的浓度为10 g/L、提取温度为20℃±2℃、提取液浓度为0.01 mol/L、土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60 min、重铬酸钾的加入体积为2.0 mL。试验结果表明,以本试验推荐的最佳条件测定土壤中的可提取态,精密度(RSD,n=7)小于5%,相对误差(RE)小于5%,适用于土壤中可提取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2.
地热地球化学探查技术是地热探测技术的一种,其勘探方法包括各种土壤化学元素(Hg、As等)测量法、气体(Rn、H2、CH4等)测量法、地温测量法等。利用热释、地温、氢(H2)、氡(Rn)等方法和指标对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热释、地温等指标的高值点具有很好叠合性,呈北西、北东向近似交叉“十”字型展布特征,它们与区域内北东向潼湖大断裂带(地热通道)中北北西向隐伏花岗闪长岩岩株(地热源)分布走势相一致,它们有效地指示了地热水沿断裂通道(断裂破碎带、大的裂缝及裂隙)向上迁移泄漏特征,地热水(地热载体)沿北东向主断裂带及大的北西向裂缝、裂隙泄漏是上述指标高值异常成因。lgH2指标局部高值呈北西向分布于中部,它与热释、地温在此处有高度重叠;lgRn指标值与地热源(岩浆岩体是Rn物质源)、垂向渗漏方式、地热水携带迁移散失作用等因素相关,lgRn指标与lgH2指标相关分析值为负值。热释、地温、Rn、H2等地化指标为黄沙洞地区地热资源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13.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该区天然气的主力储集层,但其产能却存在很大差异。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恒速压及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对该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3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集层进行了研究。子洲气田山2~3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粒间孔、溶孔、晶间孔发育,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属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盒8储层则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喉道类别以细—微喉为主,属于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山2~3段和盒8段储集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差别巨大,造成了其储集性能的差异性。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造成其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4.
以常规压、铸体图像、扫描电镜和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恒速压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可划分为4种类型。恒速压测试表明,姬塬长8储层为大孔细喉型。与特低渗透储层相比,超低渗透储层喉道分布范围更集中,小喉道所占比例更大,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更宽。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的大小和分布上,喉道控制储层品质及渗流能力。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中应尤其注重孔喉间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5.
贵州施秉白云岩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施秉白云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白云岩的溶蚀特性及孔隙特征,结果显示:(1)在众多影响施秉喀斯特发育的因素中,矿物成分是最基本的内因,水是最关键的外因,孔隙结构起辅助作用。(2)极细晶白云岩的单位表面积溶蚀量一般大于细晶白云岩的,在晶粒相同的情况下,白云岩的溶蚀量与Ca O和Mg O的含量分别成正比,且Mg O的含量影响较Ca O大。(3)施秉白云岩溶蚀速率不仅受岩石矿物颗粒粒径大小的控制,还受岩石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颗粒粒径越大,孔隙度越高,连通性越好,越有利于水溶液进入,溶蚀量也就越大。(4)施秉白云岩的溶蚀特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把各个因素分离开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逐个作详细的分析研究,然后综合起来,才能对喀斯特发育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6.
系统采集淮北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岩浆岩、煤及顶底板岩石样品,测试分析了样品中、灰分、挥发分、水 分以及各形态硫的含量,探讨了岩浆蚀变煤层中的分布与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挥发 分降低,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存在;(2)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的富集,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的平均含 量高达0.23×10-6,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中的平均含量的1.4 倍,1.2 倍和1.3 倍;(3) 煤中的含量 随离岩浆侵入体距离增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煤岩接触带附近,在岩浆侵入体上方和下方的煤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 征;(4) 煤中的主要以无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大部分赋存在煤中的黄铁矿中,同时亦存在与有机硫结合的。岩浆 热液对煤层的侵入,导致煤质以及煤中的含量和赋存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7.
根据的热不稳定性,采用热释法测定土壤中的,以NaOH和Na2O2为化学吸附剂,直接取样进行测定。方法快速、简便,检出限≤4.0ng/g。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20次测定的RSD均小于3%。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南是金、锑、、砷、煤矿集中分布区,、砷在土壤中背景值高于一般土壤的20倍,高出14~5000倍,属于高砷、、氟环境背景区,由于矿业活动不合理,加剧了区内土壤、水体污染,存在砷、、氟等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