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西北普朗铜矿为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产于义敦岛弧带南段之格咱弧中,具有斑岩型蚀变控矿的分带模式.为查明普朗铜矿南矿段20线以北蚀变矿物分布特征及矿物组合分带模式,本次采用美国Spectral Evolution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短波红外光谱测量仪(OreXpress)在研究区内开展红外光谱测量...  相似文献   
52.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控矿条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岩体蚀变的综合控制,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矿条件。区域性断裂控制多期岩体侵入,形成普朗复式斑岩体;活动性差的硅铝质砂板岩形成岩体的天然屏障;不同期次构造交汇部位,形成密集的构造裂隙,为矿质的运移和积淀提供有利条件;多期多类型蚀变使矿质富集形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53.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44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2006,22(4):989-100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  相似文献   
54.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 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O和M9#值(>59),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  相似文献   
55.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Ce/Ce~*值、Ce~(4+)/Ce~(3+)比值和Ce/Nd比值指示,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相对氧化状态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成矿的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磷灰石Cl、OH和SO3成分指示,普朗复式岩体3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浆含水量,但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较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岩浆的高氧逸度和硫逸度、富水和富挥发分Cl均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关键因素,普朗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均具有富水和高氧逸度特征,但第3期闪长玢岩较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明显更低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这很可能是导致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成矿,而第3期闪长玢岩不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的印支期代表产物,属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内接触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受复式斑岩体控制作用显著;但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体、南部金矿(化)体则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明显具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笔者通过对矿区外围北矿段、东矿段和南矿段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普朗铜(金)矿床是由多期次、多成因、多成矿阶段叠加而成的次火山-热液矿床,与印支期复式斑岩体与断裂构造、节理裂隙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北部外围深部具有斑岩型铜矿的良好潜力,而东矿段深部、南矿段深部则分别是寻找大脉状铜矿、金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7.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朗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超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晚期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已有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次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及富气相3种类型的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w(NaCl))NaCl-H2O热液体系,来源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石英中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及含CO2 3种类型的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热液体系,推测来源于后期岩浆活动;晚期黄铜矿±辉钼矿-方解石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热液体系,系NaCl-CO2-H2O型成矿流体演化产物。据此,结合区域广泛叠加发育燕山期斑岩钼矿化成矿背景,提出普朗超大型斑岩矿床可能存在燕山期Mo、Cu成矿作用叠加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72个见矿钻孔中8145个岩芯样品的铜含量分析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利用邻近距离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和提取了矿床定位预测所需点位的数据信息(包含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铜含量数值)。在此基础上,选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在比例尺1:10000的尺度上,确定了该矿区铜元素在海拔3171~4319m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利用3D-GIS的规则六面体成像技术和邻近采样点插值法,建立了该铜矿床含矿岩体(铜含量不小于0.2%)和铜矿体(铜含量不小于0.3%)的三维模型,确定含矿岩体和铜矿体的形态为"锥状体"。最后,在综合分析云南普朗铜矿床特征及其保存条件和剥蚀状况以及钻探资料和矿床三维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矿床的南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认为矿床的东、北两侧深部是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无损、精确探测矿物的技术手段而倍受关注,针对斑岩型矿床蚀变矿物高度叠加、蚀变分带界线不明显、细粒蚀变矿物多、黏土蚀变矿物多等特征,该技术在蚀变矿物识别和勘探信息解读等方面优势突出。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钻孔ZK1801岩心进行矿物识别和蚀变分带划分的研究,识别出钾硅酸盐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绿泥石-伊利石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和泥化带。研究表明:普朗铜矿整个钻孔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根据矿化特征,发现铜矿体广泛赋存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绿帘石-绿泥石化带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和"绿帘石+绿泥石",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标型蚀变矿物组合;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绢云母Al—OH波长随钻孔深度增加而逐渐从2210~2205nm减小到2202~2198nm, Al—OH波长2210~2205nm(长波绢云母)与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