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872篇
地球科学   31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原  王瑾  薛宁  索有贤 《西北地质》2004,37(1):58-62
东昆仑西段布喀达坂峰地区的山间盆地中发现一套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岩石组合为:泥晶灰岩、砂砾石层、泥岩夹生物碎屑层,未见底,顶部被晚更新世地层覆盖。从获得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资料及古生物显示,其时代相当于早更新世,与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以及东昆仑垭口盆地羌塘组时代相当。它的发现对分析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在早更新世时的气候演变及高原隆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西准噶尔紫苏花岗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紫苏花岗岩呈岩体形式侵入于石炭纪地层中.又为碱长花岗岩侵入.紫苏花岗岩由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铁橄榄石、条纹长石、石英组成.以正εNd为特征(εNd= 4.8- 5.8)矿物组成、结构和野外产状表明:这些紫苏花岗岩是火成成因的.温压计算估测其结晶条件是T=700~800℃,P=420~575kPa.紫苏花岗岩中有小的富云母包体和巨大的条带状捕虏体.前被认为是残留体,后与其围岩.火山碎屑岩相当.残留体中较低的εNd正值(εNd= 2.6- 3.5)要求新生的下部地壳是紫苏花岗岩的主要源岩:来自这些源岩的紫苏花岗岩的母岩浆在结晶前与一些来自于亏损地幔中的融体混合.该地区体积巨大的碱性花岗岩可能也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只不过它是在较浅的地壳深度上结晶的.  相似文献   
73.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上宫金矿矿物学资料的研究,确定其成矿过程具有3阶段演化特征。早阶段以粗粒乳白色石英脉为标志,矿物破碎、变形明显,金和杂质成分含量低,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静岩压力的变质流体。中阶段发育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自然元素组合,呈微细网脉浸染于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金和杂质成分含量高,自然金与其他矿物属共沉淀关系,由变质流体沸腾导致,而流体沸腾则由造山过程的地壳快速隆升剥蚀引起。晚阶段发育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网脉,含金性较低,由静水压力的大气降水热液在伸展构造背景下贯入张性裂隙形成。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一致,成矿过程同步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属于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成因适合于CMF模式。  相似文献   
74.
<正>在16、17世纪的欧洲大航海时代,一家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通过旗下的1 5 0多艘武装商船,经好望角往来于欧洲和亚洲之间,运回大批香料、琥珀、矿产,以及中国的茶叶、瓷器等。本故事中的"斯洛特·霍格"号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 7 2 3年在荷兰米德尔堡建造的一条木质大帆船。该船外形长48.8米,装载重量425吨,船员250人。服务于  相似文献   
75.
涟漪 《海洋世界》2014,(8):42-47
<正>庙湾岛,是万山群岛最靠近南海的小岛,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旅游地。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所在,不过在钓鱼人的心目中,庙湾岛可是东南亚享誉盛名的海钓天堂。有人说,庙湾岛是中国的马尔代夫,虽然未必真的比得上马尔代夫,不过以此形容它的纯净也不为过。庙湾岛位于南中国海,南临太平洋,东北距北尖岛1.1千米,北距香港48.8千米。虽然隶属于珠海市万山区,不过,离珠海大陆却是非常远,从珠海市香洲码头乘快船到庙湾岛,航程也需要约2个小时。这个小岛面积约2平方千米。风蚀海貌独特,岛  相似文献   
76.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地区夏日哈木镍矿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夏日哈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之东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的隆起区,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小侵入体有关,属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产于辉石岩、橄辉岩和苏长岩中;矿石为块状、准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细脉状和斑杂状构造,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含少量和微量紫硫镍矿、马基诺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铋矿、钛铁矿和自然铋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方辉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镁铁闪石、直闪石、滑石、蛇纹石等。文中对夏日哈木和金川我国两个超大型镍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与世界上主要同类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相比较,夏日哈木镍矿具有不少独特的特征,如其成岩成矿时代相对较年轻,矿石中铜的品位较低、亏损铂族元素等。  相似文献   
77.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海相烃源岩,煤型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和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不同类型油气分布与不同时代烃源灶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石炭系油气主要分布于陆东-五彩湾;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北缘、腹部与东部;三叠系原油仅分布于东部;侏罗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部与南部;白垩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中部;古近系原油仅分布于南缘西部。按照盆地构造特征及不同时代烃源灶与油气关系,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及乌伦古5个油气系统及15个子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8.
东昆仑造山带中地壳存在古洋壳俯冲的深反射地震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测线横跨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柴达木地块,为揭示青藏高原东昆仑造山带深部构造提供了直接地球物理证据。针对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地震数据处理中通过剩余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异常振幅噪声衰减技术和CRS优化叠加技术,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在东昆仑造山带岩石圈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古洋壳反射同相轴,该反射界面应属古特提斯域松潘-甘孜洋壳向北俯冲遗迹,不连续特征反映中生代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南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带。利用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单炮、速度和叠加剖面等成果,综合解译数据,提出东昆仑造山带隆升过程的另一种模式,以助于深化东昆仑造山模式认识。  相似文献   
79.
阿尔泰-准噶尔北缘铬铁矿-Cu-Ni-Au-Pb-Zn-Ni成矿带是全国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的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是全球阿尔泰巨型成矿带位于中国境内的一部分。文章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该成矿带的边界进行了新的修定;从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总结了该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有利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修订了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总结了成矿带内次级成矿单元的成矿特征;对带内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和相应的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成矿带的资源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Cr、Mo、Cu、Au、Ni、Pb、Zn、Ag为本带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划分了9个远景区,其中3个为重点远景区,6个为一般远景区。此项工作对本成矿区带内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鞍山地区东鞍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Ar-Ar测年结果为2545±16Ma,代表岩石受到构造热事件扰动的时间。岩体地化特征为富硅(Si O2=72.95%~75.37%,平均值为74.18%)、富碱(K2O+Na2O=7.05%~8.45%)、富铝(Al2O3=12.95%~15.44%),低钙(Ca O=0.13%~0.6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曲线呈明显的右倾趋势,且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可以看出,东鞍山花岗岩强烈亏损Nb、P、Sr、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Nd和高场强元素Th、U。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鞍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壳源,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将鞍山-本溪地区3个3.0Ga花岗岩(东鞍山花岗岩岩体、铁架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以及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地球化学存在较大差异,为三个独立的岩体。三个岩体最初可能发育在一个陆块之上,然后在25.5亿年左右分离开来,最后在25亿年左右再次拼贴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