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7篇
  免费   1766篇
  国内免费   2976篇
地球科学   1263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工侧向冻结条件下土的冻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琳琳  徐学燕 《岩土力学》2009,30(1):231-235
在人工侧向冻结、正弦和恒温2种冻结温度、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对含水率为32 %的重塑粉质黏土进行了4组冻结试验。结果表明,补水条件相同时侧向正弦冻结试样的冻结速度比封闭正弦冻结试验的缓慢,当其冻结状态进入稳态之后,试样的整体温度场随着侧向冻结温度的正弦变化而出现相应的波动,但径向各段的温度梯度的相位滞后于正弦温度相位半个周期;正弦冻结试样与恒温冻结试样在同一条件下的冻胀量相近,封闭体系下自上而下轴向冻结试样的冻胀量高于同条件下侧向冻结试样的冻胀量;人工冻结工程中应考虑大气环境温度变化(如昼夜温差)及冷能侧向输入土体内时对冻土温度场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都兰地区过去1835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根据青海都兰地区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上前我国最长的年轮年表序列(1835a),系 统地与所在地区气候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响应函数计算得出,该年表对温度因子的反映更为第三一些。在响应面分析中发现,温度、降水与年轮宽度的关系呈现出随温度和降水的不同而不同。在温度低而降水量少的情况下,其线性相关性明显;但在温度较高和降水量较多时,树轮与两要素间的关系就显得不明显。另外,还对该年表玮秋季平均温度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63.
磷对过铝质岩浆液相线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宜春414岩体中的钠长花岗岩作为实验初始物,利用"RQV-快速内冷淬火"高温高压装置实验研究了100MPa压力、含5%H2O条件下,P对过铝质花岗岩液相线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性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随着体系中P2O5含量从0.27%增加到7.71%,液相线温度从最初的810℃降低到740℃,表明P有效地降低了过铝质岩浆体系的液相线温度.在过铝质岩浆体系中,P5+与Al3+的结合形成AlPO4,降低了熔体中碱性长石组分的活度,很可能是液相线温度降低的机制.  相似文献   
64.
中国气候雪线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0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雪线高程,进而探讨中国大陆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5.
FY2海面温度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素娟  陆风  张鹏  张晓虎  崔鹏  王维和 《气象》2013,39(10):1331-1336
主要介绍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海面温度产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检验流程,给出了FY2E业务海面温度产品和FY2F海面温度算法的质量检验结果,并从误差统计、反演算法、系统设计等方面分析了目前FY2海面温度产品与国外卫星海面温度产品差异大的原因。现场海面温度质量检验和分析场海面温度交叉检验各有优缺点。现场海面温度质量检验能够对FY2 SST产品给于客观的评价。国外分析场海面温度具有时效性好、全球覆盖且质量均一的优点,分析场海面温度交叉检验能满足FY2 SST质量检验的时效性,是对FY2 SST的相对检验。通过静止卫星海面温度产品质量检验信息可以为产品研发人员和相关用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温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天保  符淙斌 《高原气象》2009,28(3):594-606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NCEP/DOE和JRA-25等几种再分析地表(2m)气温资料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季节的气候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及其气候趋势等所反映出来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几种再分析产品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1979年以后的资料可靠性更高一些.但相比而言,它们在冬季的可信度一般要高于夏季,东部地区的可信度一般要高于西部地区;ERA-40和JRA-25再分析产品的适用性要高于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产品;其中,JRA-25在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的描述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而ERA-40在长期气候变化趋势(44年)的描述上则要明显优于NCEP/NCAR再分析产品.  相似文献   
67.
张丽霞  周天军 《大气科学》2020,44(1):150-167
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紧密相关并可能作为降水的有效预报因子。基于欧盟ENSEMBLES计划的季节预测试验耦合模式每年5月1日开始的回报试验,分析了其对1960~2005年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以200~500 hPa厚度替代,简称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预测结果,发现模式集合平均对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可以合理回报其前两个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主导模态(EOF1、EOF2),只是未能回报出EOF2高纬度的温度异常,模式集合平均预测的第一模态主成分(PC1)和第二模态主成分(PC2)与再分析资料的时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和0.77。再分析资料中前两个EOF模态分别由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发展年印度夏季降水异常所激发的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和ENS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的太平洋—日本遥相关波列导致。ENSEMBLES计划可以合理预测出相应的海温异常及遥相关波列,进而合理预测出前两个EOF模态。对流层温度PC1和PC2分别表征了欧亚大陆与周围海洋之间的纬向和经向热力对比异常,模式对由PC1的预报技巧远高于前人定义的纬向热力对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的预测技巧与PC2相当。将PC1和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显著提高了东北和长江流域上游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本文提出的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EOF1及PC1,既能较好表征纬向热力对比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显著相关,又能被模式合理预测,可以作为我国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8.
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雯雯  李国平 《高原气象》2011,30(2):267-276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了2009年7月29~31日的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结果表明,TBB卫星资料显示出在低涡发展过程中具有同热带气旋类低涡相似的涡眼结构.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低涡的降水落区、强度以及内部结构,正位涡区随着低涡的东移而东移.在动力结构上,低涡发展过程中,涡心处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不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69.
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对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1982—1992年期间的日平均 MSU(Spencer, 1993)海洋降水和 5天平均的CMAP(Xie& Arkin, 1997)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化的正常年份(1982—83年, 1986—88年, 1991—92年),均有明显的MJO信号传到日界线以东并在中、东太平洋维持数月。热带MJO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局地SST的变化存在正相关。中、东太平洋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SST的最强正相关在Nino3区附近。以观测SST场强迫CCM3大气模式的数值试验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11年期间热带太平洋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总趋势,但模拟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观测平均偏弱。对比分别采用周平均和月平均SST强迫场的积分结果,发现在中、东太平洋,二个积分模拟的降水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接近并且趋势与观测基本一致,而在西太平洋二个积分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在热带中、东太平洋,SST强迫的年际变化对MJO强度的变化有强的制约。而在MJO总体活跃的热带西太平洋,SST强迫场的季节变化对模拟MJO活动也有较大影响。CCM3模拟  相似文献   
70.
利用常规观测的温度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提供的AO指数等,分析了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探讨了AO与同期气温的关系。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冬春气候异常与500 hPa大尺度环流背景有关。冬春持续偏冷,对应北半球欧亚中高纬地区呈“-+-”的波列分布,90°-180°E呈现出“北正南负”的环流形势;北半球极涡面积偏大,冬季东亚大槽位置偏西,春季东亚大槽强度偏强,冬春AO指数持续异常偏强,显著负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