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科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伸展作用过程中石英变形与重结晶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伸展作用过程中,石英的变形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类型变形石英的出现:SGR-R型以中高温条件下的亚颗粒旋转与动态重结晶为主要特点;GBM-R型以中低温条件下的局部颗粒边界迁移与重结晶过程为主;FC型以低温条件下破裂和碎裂作用为主要特点。三种石英变形类型及其变形机制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区域伸展环境的存在;伸展抬升作用过程中变化的p-T条件;变形岩石中的微量流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42.
石英构造矿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劲鸿 《吉林地质》2001,20(2):29-41
石英属遍在性矿物,它在各种构造中常出现特殊的构造矿物学现象,这对于正确判断构造性质,构造几何学和构造动力学都有极好的效果。该文是作者多年科研成果和积累资料的总结。主要讨论了石英族矿物的变形,动态恢复重结晶,结构异常,化学变化和特征,识别标志,构造环境及标型意义。  相似文献   
43.
在中澳Woodroffe逆冲糜棱岩带内,斜长石及钾长石的重结晶作用涉及到亚颗粒的旋转和相关的颗粒边界或扭折带边界的膨胀,而与主颗粒至新颗粒之间的化学成分变化无关。亚颗粒和新颗粒的粒度沿糜棱岩带横向变化,明显是岩石应变速率和岩石含水量的函数。糜棱岩化过程中,渐进剪切作用和渐进缩短作用带内的变形分异控制了长石恢复和重结晶的位置。在发育完好的糜棱岩中,长石残斑的粒度受糜棱岩化早期阶段,也就是在大量能调节渐进剪切变形组分的细粒基质形成之前,就受到变形分异程度的控制。由于格子状双晶的长石新颗粒通常靠近格子状双晶的长石主颗粒,重结晶作用就发生在微斜长石中,明显地没有涉及到向单斜结构的转变。由XRD轨道计算出来的钾长石三针度从糜棱岩带边缘向内部增加,与变形强度相对应。斜长石主颗粒局部具有正长石或不具双晶的微斜长石核,核周围环绕具双晶的微斜长石慢,说明了格子状双晶的存在与钾长石三斜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的爱迪生湖花岗闪长岩中发育了一系列剪切带。作者在研究其中三条剪切带的变形显微构造时,试图用剪切带糜棱岩内的动态重结晶石英粒度及石英残碎斑晶中亚晶粒粒度作为古应力计估算了剪切带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大小。 采用化学浸蚀法浸蚀剪切带糜棱岩标本的抛光面,浸蚀剂为饱和的氟化氢铵(NH_4HF_2)溶液。浸蚀时间:为揭示重结晶石英颗粒的边界,浸蚀时间为5—7分钟;为揭示石英亚晶粒的边界,浸蚀时间为25—30分钟。然后,在反光显微镜下用交截法测量动态重结晶石英的粒度及石英亚晶粒的粒度(图版Ⅰ)。由三条剪切带6块标本的测量,得到动态重结晶石英粒度平均为20—40μm;亚晶粒粒度平均为8—20μm  相似文献   
45.
变质锆石拉曼光谱研究--以大别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别山的道士冲辉石岩、双河榴辉岩和碧溪岭石榴橄缆岩的锆石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阴极发光(CL)观察和U、Th等微量元素的微区分析及U-Pb同位素测定,发现锆石拉曼光谱波数和半高宽都能指示其蜕晶化程度,但对于高度蜕晶化锆石,波数已经不再完全适用,而只能通过其特征谱峰半高宽来确定。碧溪岭石榴橄榄岩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拉曼探针分析发现,半高宽和Th/U比正相关,这是由岩浆锆石在变质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固态重结晶作用造成的,其可能曾经遭受过约220Ma的热事件扰动。双河榴辉岩锆石则可能遭受了流体参与下的变质重结晶作用的影响。锆石重结晶作用是变质岩中锆石年龄和化学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储层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成资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岩性主要为具或不具残余颗粒结构的粉-细晶白云岩和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溶孔、溶洞、角砾间洞和葡萄花边洞为主。现今储层是在长达近六亿年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经过5个演化阶段后的最终产物,其中沉积相控制着晶粒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趋势,所属微相是后期成岩作用的基础;后期埋藏重结晶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决定着储层内储集空间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47.
米粒状白云石及其出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粒状白云石产于奥陶系近岸碳酸盐岩序列的云斑(生屑)泥晶灰岩、砾屑灰岩和叠层石灰岩中,在虫孔和砾屑粒间最为富集,外形为伸长菱面体,薄片中呈米粒状.晶体无环带或雾心,但内部含大量呈规则分布的细小方解石“包体”,结晶C轴垂直于晶体延长方向.与背景方解石泥晶相比,Fe、Mn、Na和Ba含量较高,Sr含量较低.C轴的固定取向排除了石膏假晶的可能,也不是普通白云石化或交代钡白云石的结果,推测是沉淀镁方解石重结晶后在压力增加的条件下经出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8.
花岗闪长岩中剪切带构造岩的变形显微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花岗闪长岩体中剪切带构造岩的变形显微构造。利用化学浸蚀法揭示的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粒度分布表明,石英粒度与岩性关系不大,但随着构造岩的剪切应变增大,粒度显著减小。因此,在较大的应变条件下,使用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度古应力计时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49.
陆相页岩油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能力受泥页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的复杂成岩改造影响,纵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但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典型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多尺度观察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测试资料,开展泥页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控储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可识别出7种成岩作用类型,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以方解石重结晶、黏土矿物转化及白云石化作用为主; 沙四上亚段整体处于中成岩A阶段。(2)方解石重结晶、黏土矿物转化及白云石化作用在垂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演化特征,重结晶成因的亮晶方解石主要发育于纯上3小层与纯上2小层,黏土矿物转化所形成的晶间中—高孔区主要发育于纯上2小层; 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类型的白云石,其中,泥晶白云石主要发育于纯上3小层,微晶铁白云石主要发育于纯上1、2小层。(3)方解石重结晶和黏土矿物转化的协同使得纯上2小层产生了大量微孔,同时适量的铁白云石可作为骨架矿物支撑孔隙,有利于中深层孔隙的保存,是该小层成为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以北京西山地区官地杂岩斜长角闪质糜棱岩中变形角闪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构造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手段,对角闪石的变形进行了系统分析.显微镜观察获得斜长角闪质糜棱岩中角闪石变形为σ型和δ型残斑,长柱状新晶构成残斑拖尾;利用EBSD技术分别对角闪石残斑系的核部和幔部进行晶格优选方位统计,结果表明新晶角闪石EBSD组构特征与残斑核部角闪石的组构特征类似,推导其主滑移系为(100)001;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角闪石残斑系的核部和幔部亚微构造特征,残斑核部以缠结位错为主,新晶内部位错发育较少或无位错,残斑与新晶过渡部位可见由位错围限的膨凸亚晶粒;应用角闪石地质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度计等进行温度计算与压力估算,残斑系列温度范围为675.29~702.91℃、压力范围为0.29~0.41 GPa,拖尾新晶系列温度范围为614.11~678.97℃、压力变化范围为0.11~0.31 GPa.综合分析北京西山地区官地杂岩中角闪石显微变形特征、组构特征、亚微构造特征和变形温压条件,角闪石变形机制为膨凸动态重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