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地球科学   119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制定区域适应性的减排措施,有赖于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性的进一步研究。广东是我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其气候条件及稻田耕作方式都有别于我国其他稻区的。为估算广东省区域稻甲烷(CH_4)排放情况,利用IPCC2006清单指南中的稻田甲烷模型——CH_4MOD,模拟计算了2010年广东省21个地市双季早(晚)稻CH_4排放量及其排放因子。结果显示:1) 2010年稻田CH_4排放量为60. 74万t,其中双季晚稻CH_4排放量35. 01万t,双季早稻CH_4排放量25. 73万t。2)稻田CH_4排放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稻田甲烷排放量为粤西的粤北的珠江三角洲的粤东的,排放量分别为21. 22万t、17. 02万t、15. 14万t、7. 36万t。3)双季早稻CH_4排放因子明显小于晚稻的,双季早稻CH_4排放因子为261. 18 kg CH_4/hm~2,双季晚稻为358. 53 kg CH_4/hm~2。4)空间上,粤西地区稻田CH_4排放因子水平较高,粤北、粤东的处于中等水平,珠江三角洲稻田CH_4排放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992.
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飞机场污染物排放的关注。飞机污染物的排放过程主要包括起降过程和巡航过程。目前对机场飞机排放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飞机的起降过程(LTO循环过程),研究手段主要为模型分析,如EDMS模型分析、SMOKE/CMAQ模型分析等,只有少量的实地采样研究。未来的研究需更细化,增加实地采样,开展定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集成变权与约束性模糊CA的城镇用地扩张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变权理论、模糊理论、规模及空间约束等,构建了基于变权的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CA),用于城镇用地空间管制边界的模拟,并以太仓市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首先通过内部填充,再进行外部扩张,体现了紧凑式发展模式,其发展方向符合"十一五"规划要求。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解决城镇用地扩张的合理规模问题,同时也可灵活处理不同因素的作用程度及空间选择的模糊决策问题,故可更好地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4.
耕地保护绩效评价的情景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现实分析和情景模拟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框架,基于约束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耕地保护政策情景模拟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空间显示地模拟耕地保护政策对减少耕地资源流失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西部资源》2013,(4):55
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部长加里?格雷近日表示,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澳大利亚的铀矿业将迎来强劲的未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格雷指出,尽管近来行业增长有所放缓,但是核能的两个最主要驱动力,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强劲能源需求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并未改变。他在声明中指出,目前澳大利亚已为中国提供了约22%的铀原料。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CF)、能源结构效应(△CN)、经济规模效应(△CY)、能源强度效应(△Cl)和人口规模效应(△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年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期间,福建省C02排放增加了5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2005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78964.38万t,强度每万元3.67t。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30194.96万t,强度每万元3.27t(2005年价格)。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了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经济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尤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和经济结构变化是促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的因素,并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栉孔扇贝对Cd的累积和排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是主要的海洋污染物之一,它易被生物体吸收富集,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再经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康.随着近岸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产生的废物(粪便、残饵、分泌物)中存在可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活性介质,这些活性介质对水域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体吸收、蓄积重金属的能力)产生影响 [1].因此,关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是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以及建立合理的水质标准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00.
陆地植被排放的异戊二烯是对流层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重要前体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当CO_2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可能使得叶片气孔关闭,对叶片释放异戊二烯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而这一影响机制在目前大多数异戊二烯排放估算时并没有考虑在内,对其排放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GEOS-Chem及其耦合的MEGAN模式模拟了2006–2011年中国异戊二烯的排放变化。通过引入三种不同CO_2抑制作用参数化因子的模拟试验,定量评估了CO_2抑制作用对异戊二烯排放的影响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考虑CO_2抑制参数因子后,中国年平均异戊二烯的排放量平均减少了5.6%±2.3%。不同参数化方案对排放的抑制程度存在差异。CO_2对异戊二烯排放的影响将会改变其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