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地球科学   20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按天气尺度划分属于中尺度系统。本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和雷达回波特征,从而揭示出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的活动规律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寻找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2.
以东经108°线为界,把中国大陆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取震级M≥6的地震、西部取M≥7的地震为强地震.利用有史以来全部地震资料,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时期,系统地研究了相继两次强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目的在于讨论一次强地震发生之后,下一次强地震何时发生.在所有情况下地震间隔数目都随时间间隔值的增大呈明显的趋势性减小.给出了8种情况下的间隔数目统计和相应的模拟函数,以及间隔值的经验概率和相应的函数模拟概率.由此可估计时间间隔为某个值的概率,也可估计时间间隔处于某个区间的概率.反之,对于给定的概率,可估计时间间隔的值或它所处的区间.  相似文献   
93.
94.
95.
Aydin  K 张秋荣 《气象科技》1995,(3):61-64,F003,F004
在Colorado出现的一次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中,科研人员对此过程进行了多参数雷达观测,并应用S波段差分相位率K(DP)、反射率因子ZH及X波段衰减率A(H3)对雨强R及整个过程的降水积累量做了估算。结果发现,两者(即R~K(DP)关系式和R~A(H3)关系式)的估算结果与地面雨量计的测量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降水积累量的误差小于10%。在关系式R~Z中,只有取ZH小于55dBZ时,才会获得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DP)对伴有冰雹的强降水过程的雨强R进行估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96.
新西兰怀特岛的火山热水系统与形成强硫化Cu-Au矿床的化学条件非常接近。据计算,1万多年间火山活动带出的Cu和Au(主要来自岩浆脱气)分别为1百万吨和45吨。从近期喷口中喷出的蚀变安山岩块含有明矾石、硬石膏和黄铁矿。其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矿脉充填温度约为380℃。在此温度下,Cu、Au在酸性溶液中易于溶解。这可以解释喷发物中Cu亏损、Au缺失的原因。然而,质量平衡计算表明,Cu、Au在酸性溶液释放到  相似文献   
97.
98.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2019年3月21日发生在浙江省的一次大范围致灾超级单体雹暴过程,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产品,分析了风暴的雷达回波结构、流场结构、各类水成物等特征及其演变,并探究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雹暴过程是在高空急流轴右侧和低层切变线相重叠的区域发生和发展的,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雹暴的维持和发展。实况超级单体雹暴在雷达回波上呈现出钩状回波、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典型的高悬强回波、有界弱回波区和三体散射现象。模拟试验成功地模拟出了雹暴云团的水平演变和垂直结构特征。合适的0℃和-20℃高度以及-20~0℃层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雹粒子主要由云水、过冷雨水和雪粒子转化形成,再通过碰并过冷云水、冰晶、雪粒子而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99.
李根  吴福浪  郑怡 《气象科技》2021,49(2):218-226
利用WRF模式,结合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山东中部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触发和维持机制、雹云流场结构特征以及冰雹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天气过程是在华北冷涡背景下,由中尺度地面辐合线触发生成的超级单体雹暴过程。降雨和下沉气流引发的地面冷池进一步增强了地面辐合;雹云顶端强辐散出流的抽吸作用是动力不稳定维持机制。WRF模式模拟的雹云具有有界弱回波、回波悬垂等超级单体特征。模拟雹云的成熟阶段0℃高度位于4km,超过40dBz的回波高度达到12km;在流场上主体为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两侧存在上升→下沉→上升运动的转换,有利于冰雹的碰并增长。雪晶最初由过冷云水和云冰碰并生成,之后通过碰并过冷水转化为霰粒子,为冰雹生成提供了充足的雹胚。霰粒子和雹粒子在上升运动的带动下反复经过雹云中的过冷水累积带有利于自身不断增长并转化形成大冰雹。  相似文献   
100.
1997年伽师强震群活动的近场定点形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和平 《华南地震》2000,20(2):40-46
对1997年伽师强震群前后的近场宁点形变资料和卡尔曼滤波结果的前兆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短临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密切跟踪,在后续强震的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还对异常与孕震构造和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