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991篇
地球科学   34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末次盛冰期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南京石笋记录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年层计数和TIMSU系测年结果,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18000~14000aB.P.)。除石笋顶部5mm层段外,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这3种指标对气候因素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综合石笋δ18O和本区古植被资料,估计末次盛冰期和波令暖期年均温分别达7℃和15℃。石笋揭示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段:1)18150~169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逐步下降;2)16900~161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相对稳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暖峰和两个冷谷;3)16100~15600aB.P.,年均温快速下降,按氧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其冷谷可能接近于0℃,但洞穴湿度比前期下降幅度并不大;4)15600~1475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比较稳定。这种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记录可以对比,反映极地与东亚季风气候受共同的驱动机制支配。从石笋4种指标(δ18O、δ13C、灰度和年层厚度)的功率谱图中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成分,其中80aGleissberg周期特别显著,表明末次盛冰期边界条件下太阳活动仍是短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2.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Pb测年法,结合前人资料,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105.2±10.4)Ma,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539±23)Ma,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 80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0.9±0.9)Ma,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17.32±2.04)Ma,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53.
对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I型/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钛铁矿毓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以个别岩体、央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反演出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54.
55.
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与磁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72-182年IMP-8飞船的太阳风观测资料和相应地磁活动性指数Dst和AE,研究了43个南向行星际磁场事件期间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问题. 与这43个事件对应的地磁暴是中等的和强的磁暴(Dst<-50nT). 结果表明:(1) 在43个事件中有11个(约占25.6髎)紧随激波之后,18个处于激波下游流场中(占42髎),其余14个(占33髎)和激波没有关连. 绝大多数事件都伴有太阳风动压和总磁场强度的增加;(2) 当行星际晨昏向电场强度EI>-4mV/m时,只引起磁亚暴,对Dst指数没有明显影响. 仅当EI<-5mV/m时,磁亚暴和磁暴才会同时出现;(3) 太阳风动压的增加会增强能量向环电流的输入,但不是密度和速度单独起作用,而是以PK=ρV2的组合形式影响能量的输入;(4) 虽然行星际磁场(IMF)南向分量BZ对太阳风和磁层的耦合起着关键作用,但IMF的BX和BY分量相对于BZ的大小对太阳风向磁层的能量传输也有一定影响. 当BX、BY相对BZ较大时能量耦合加强.  相似文献   
56.
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的河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1959-1988年的实测大断面、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采用Leopold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建立断面河相关系,探讨两水文观测断面的河相关系特征、年际变化及河相关系的差异。河相关系表明,西北江三角洲的断面水力几何形态指数β1值相对较小,而β3值相对较大,代表了珠江特有的丰水少沙河流的河相关系。  相似文献   
57.
南京直立人的U/Th和U/Pa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准确定年对于研究人类演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93~1994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个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和一枚牙化石被称为“南京直立人”。其中1号头盖骨化石之上的方解石钙板的U/Th年龄为53.3_(-1.2)~(+1.5)万年;但考虑到定年的准确性,则为53.3_(-3.0)~(+3.5)万年。其~(231)Pa/~(235)U活度比值为0.998±0.006。这表明“南京直立人”的年代应该大于50万年。与”南京直立人”伴生的动物牙化石U/Th年代为18.5~29.0万年;U/Pa年代为13.7~17.2万年。此外,对于同一颗牙化石,牙釉的年龄小于牙本质的年龄。同一样品的U/Pa年龄也显著小于其U/Th年龄。因此,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并不符合U早期摄取模式。多数牙化石分析点在~(234)U/~(238)U-~(230)Th/~(238)U图上落在位于U早期摄取和线性摄取模式曲线之间,指示牙化石的U摄取过程很可能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牙化石的U/Th和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则为其年代的上限。因为不受U摄取过程~(234)U/~(238)U变化的影响,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比U/Th较为可靠。最小的U/Pa线性摄取模式年龄为1Ma,这是”南京直立人”上限年龄的估计。从定年结果看,”南京直立人”可能生活在海洋同位素(MIS)16阶段,但这不是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58.
《地层学杂志》2003,27(1):45-45,49
20 0 2年 7月 2 3日至 2 5日 ,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出席会议的常委有 :寿嘉华主任 ,王泽九、叶天竺、赵逊、殷鸿福副主任 ,科学顾问杨遵仪、王鸿祯 ,副秘书长沙金庚 ;以及各分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和部分有关专家共 5 1人。会议开始时 ,寿嘉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为本次会议和委员会及其各分委员会、断代工作组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寿主任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我们的工作是从国家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资源和地质大调查的需要出发 ,是从为适应国际地层古生物研究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安排的。同时指出 ,我…  相似文献   
59.
金沙江上游某巨型复合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各期次滑坡体物质组成特征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ESR测龄试验研究,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形成年代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60.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