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8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908篇
地球科学   992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根据1953--2005年内蒙古东部产粮区48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气候相似区划分;并得出各区在热量、水分的时间变化上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据此,以区域内各站点的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平均值作为区域热水光时间序列,分析了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温度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平均增温为0.3-0.4℃/10a)高于中国平均增温速率(0.22℃/10a),增温幅度呈从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增温幅度与海拔呈正相关,尤以1988年以后变暖趋势最为明显;降水量基本呈减少趋势,年代际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蒙古东部产粮区生长季降水明显减少,气温迅速升高,暖千化趋势表现明显,温差减小和日照时数减少,水热匹配格局发生改变,粮食产量出现减少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共用接地技术等综合防雷技术实践经验,对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自动气象站平行观测工作的综合归纳,提出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并行观测期间巡视仪器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了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深浅层地温、辐射等要素的对比方法,做好自动与人工站数据对比分析可为气象预报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资料;还强调了在自动站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观测员要熟悉补测程序,并行观测的重要环节还有仪器的良好维护与业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994.
自动气象站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的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的特点,总结了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包括:(1)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识别;(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机的选择;(3)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995.
996.
从备份自动站数据文件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实例由浅及深地介绍了用DOS批处理文件多目的地、多方式备份自动站数据的方法,包括本机备份、备份到局域网、备份到网络服务器以及自动备份等。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分析CAWS600-SE自动气象站遭雷击的原因,根据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理论,提出自动气象站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法.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陕西2003-2005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0~20cm地温平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历史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观测的0~20cm地温夜间差异较小,白天差异较大,且白天自动气象站数据高于人工测值;二者的差异也有季节变化,冬季差异较小,其它月差异较大;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自动站观测与人工站观测地温偏差与自动站仪器没有关系,也与站点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关系;10~20cm地温自动站数据在3—5月与历史累年值容易产生显著性差异;地面平均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在地面有积雪的月份与历史累年值容易产生显著性差异,且自动站数据比累年值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0~20cm地温虽有差异,但与历史累年值相比差异较小(≤0.7℃),可以与历史资料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999.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风速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气候资料中心制定的《对比观测期间监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2004-2005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的风速资料对比分析.以了解两种观测仪器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换型后资料的连续使用。结果表明:人工气象站与自动气象站风速存在系统偏差,风速较小时自动气象站所测风速大于人工站,风速较大时则反之;两种测风仪风杯质量不同导致所测风速不同仪器安装高度不同是造成二者风速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对2004年、2005年绥德、定边、洛川、西安、汉中、爱康6个配有E-601B蒸发器及蒸发传感器的台站作蒸发量对比分析,通过逐站逐月(共92个月)分析蒸发误差率发现:有3个月误差率等于0,67个月自动站的蒸发量大于人工站观测的蒸发量,占总数的73%,其中误差率最大是安康站2004年11月为49%。结冰是导致陕南地区冬季蒸发误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降水是造成自动站蒸发量偏大或缺测的另一因素,仪器故障引起蒸发失真各个台站都会出现。2005年蒸发误差率普遍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