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工业技术   38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包向华  章跃进 《电源学报》2004,2(2):152-155
本文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从电动运行过渡到回馈制动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电容存储的能量进行计算和推导。分析表明:回馈制动可以设置适当的占空比,利用电感的升压作用,向直流侧回馈能量。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回馈制动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介绍韶钢第五轧钢厂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对加热炉改造的必要性,并对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和确定,重点介绍蓄热式燃烧技术在五轧厂加热炉应用的难点,以及在原加热炉上应用蓄热式燃烧技术进行改造的内容,总结了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3.
高铝质陶瓷蓄热材料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蓄热式热交换器使用性能的要求和高铝质耐火材料的特殊性能和优点,选择适当的原料配方、特殊的成型和烧结工艺,研制开发出性能较为优越的陶瓷球蓄热材料。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矿井提升机保护速度的当前设计方法及不足,提出了一种延迟式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设计的延迟式保护速度不仅能够避免提升机减速阶段初期易于发生的、不必要的限速保护,而且能够为提升机电气和机械制动系统的响应延迟提供适当的补偿时间.实践证明,延迟式保护速度能适应较大的负载变化,可以实现准确、可靠的速度保护.  相似文献   
105.
孟繁荣 《冶金能源》2004,23(5):34-35
介绍了分侧分散换向蓄热式燃烧技术在加热炉上的应用及其主要特点。加热炉的成功使用表明:分侧分散换向蓄热式加热炉更有利于节能和改善炉况。  相似文献   
106.
彭红喜 《冶金能源》2004,23(6):33-34
介绍了河南济(源)钢棒材厂蓄热式加热炉的改造方案及应用情况,说明蓄热式燃烧技术在轧钢加热炉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车辆串联混合传动中二次调节系统的节能制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采用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车辆串联混合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以恒扭矩制动和恒功率制动回收车辆惯性能的特点,以满载的天津三峰牌TJ6481A型车辆作为对象进行了恒扭矩、恒功率制动的仿真研究,并在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模拟实验,从车辆的制动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两方面对这两种制动方法的可应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盘式制动器的全性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广义优化理论,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深入分析,以制动减速度、热衰退率、热恢复率差、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为优化目标,全面考虑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建立了盘式制动器设计方案全性能优化模型。以实际制动器的设计参数作为初始方案,采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在保持热衰退率和热恢复率性能不劣化的情况下,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和经济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9.
为了使悬架减振器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同时完成振动能量的回收,首先以某品牌减振器为原型设计一种实用新型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原理及结构,依据工作原理构建该减振器的油液流动中流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然后在AMESim中建立等效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的外特性及能量回收特性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最后在Simulink中进行液压式馈能悬架总成AMESim模型与路面时域输入模型的联合仿真,分析此减振器装车后在实际路面激励下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及能量回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此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压缩/复原行程阻尼力符合减振器阻尼力允差的国标要求;示功图形状饱满无明显畸变,体现出良好的外特性,满足减振器的设计要求;馈能特性符合最初设计的只在压缩行程回收能量的思想;馈能特性曲线呈现出显著的峰值特性并受到减振器高频响应特性的影响;悬架平顺性满足行驶要求,实际行驶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回收潜力.本文所设计的液压式馈能减振器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对节能减排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0.
A highly crosslinked composite dextran-based scaffold (named DexFoam) was tailored to overcome specific deficiencies of polymeric and ceramic bone scaffolds and to guarantee a bone-mimicking microenvironment for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The creep resistance for up to 90% compressive stain, the capability to regain the original shape after deformation, and th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body limit” conditions make DexFoam a valid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bone scaffolds.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for host reaction and tissue colonization of DexFoam scaffold,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 mice, demonstrated its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