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72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本文讨论了基于TSM架构的OSA/Parlay框架,分析了TSM的OSA/Parlay框架中的鉴权安全性,结合现有的两种常用TSM安全分析模型的优点,提出了新的TSM正规模型,并用CoProVe对其进行追踪分析,发现了TSM协议安全上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2.
叶华 《电信技术》2007,(6):11-13
首先就FMC的概念、FMC与NGN的关系、FMC的发展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FMC与宽带的结合是FMC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户数据统一管理是FMC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尹忻  黄俊 《通信技术》2007,40(10):28-29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NGN网络中一个重要的协议。呼叫数据记录合成属于网络测试仪的基础功能部分。文中主要研究NGN网络测试仪中MGCP协议的监测软件实现方法,参照标准流程,提出了MGCP协议的呼叫数据记录合成方案。  相似文献   
64.
由于VolP (Voice over Intemet Protocol)技术采用的协议(SIP、H.323)无法顺利通过NAT或防火墙,因此,穿越NAT/FW问题是目前开展NGN业务最大的障碍,迫切需要解决.论文分析了基于SIP协议的在NAT/FW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roxy的解决方案.本文的proxy是将代理服...  相似文献   
65.
国内外家庭网络技术标准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网络是一种计算机、家电、通信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结合的产物,目前正处于早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阶段.国内外目前存在多个不同背景、不同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进展的相关标准化组织.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家庭网络技术的标准化现状.  相似文献   
66.
首先分析了NGN的网络特性和需求,然后在阐述弹性分组环技术(RPR)特性的基础上论证了采用RPR技术承载NGN业务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基于RPR技术的NGN承载网总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7.
从IP协议的内涵、作用与外延的一系列问题讨论出发,进一步论述发展IP及NGN的理性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Widget业务平台的Web与NGN业务融合架构及业务开发模式,能够基于Web技术,充分利用当前Web2.0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业务能力,NGN网络的电信网络能力以及新型移动终端的业务能力,进行新的业务开发,从而使得Web NGN融合业务的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并可以发挥终端能力,充分利用移动性来开发新业务。本文通过列举业务案例,对上述业务融合架构进行了验证与评估,并对Web NGN业务融合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罗毅 《电子科技》2010,(Z1):13-16
智能网是一个用于产生和提供电信业务的体系结构,目标是为所有的网络服务。由于3G移动智能网采用的是全IP方式进行承载,从而保证了其全IP核心网能够与下一代网络核心网实现有效的融合和互通。3G移动智能网做为下一代网络(NGN)的重要部分,其体系结构的发展演进也受到软交换技术的影响。因此作为NGN主流解决方案的软交换在3G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顺理成章的,可以有效地促进未来基于软交换的单一通信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0.
下一代网络开放业务接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霄  汪学明 《通信技术》2010,43(12):109-111
下一代网络是基于业务驱动的网络,开放性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特征。在分析研究一些典型的开放接口技术基础上,针对Parlay X业务呼叫接口存在的缺陷,提出Parlay X增强型业务呼叫接口的改进方案,并给出其实现模型。通过使用增强型呼叫接口,应用开发商不需要掌握详细的电信知识,就能对呼叫进行持续并且有效的监控,并且以更为灵活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特殊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