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工业技术   436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电子束脱硫技术在成都热电厂200MW机组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玉龙 《粉煤灰》2003,15(1):37-39
介绍了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系统特点,重点阐述了该装置的运行效果及经济分析,该示范项目为目前世界上建成并投运的最大规模的工业装置。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论述了在常温常压、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电子束辐照制备纳米钴。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差热分析仪(DSC)分别分析了纳米钴的结构、行貌、大小和熔点。利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LSPSDA)观察了纳米钴的粒度分布,并用样品振荡磁力计(VSM)分析了纳米钴的磁性。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得的纳米钴粒子平均粒径32nm,粒度分布窄,熔点显著降低。最后,探讨了纳米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3.
34.
刘武 《电子世界》2005,(12):50-52
4.扫描速度(VM)调制电路电子束的扫描速度直接影响屏幕亮度,而且与扫描速度高低成正比关系。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改变CRT阴极上的调制电压的大小,使电子束流发生变化而产生亮度差来显示图像。但这种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出现亮度过调时,会引起图像信噪比降低而使图像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35.
采用自行研制的LB自动提膜装置,制备出大面积(10×8cm2)、高质量的PMMA超薄抗蚀剂膜,并将其用于高分辨率铬掩模版的研制。通过电子束曝光,湿法蚀刻,制作了分辨率优于0.5μm,特征线宽0.38μm的4(100mm)铬掩模版。  相似文献   
36.
高亮度、长寿命的热场致发射(Thermal field emitter)阴极自七十年代中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历经十多年在理论分析、工艺制备和实验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之后,于1988年在电子束曝光机上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晶向为(100)的钨和具有低逸出功的锆制成的(Zr/O/W)热场致发射阴极在四千小时的使用寿命下亮度值超过六硼化镧阴极一个数量级以上,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件台上小束斑下能得到接近两千安培每平方厘米的束流密度,而且四十小时内束流稳定度接近千分之一。显然,这几个表征曝光系统综合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说明多年困扰于各种电子束曝光系统(特别是高斯圆斑电子束系统)在高分辨率情况下生产率较低的技术难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八十年代末期,当热场致发射电子源曝光系统的技术关键解决后,这项技术就成为技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电子束曝光领域进行技术竞争的热点;九一年五月底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三束会议上有关场致发射阴极和MEBES—4型机已经采用TFE的最新报道充分证实了这项技术在电子束曝光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7.
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制备了均匀、致密、透明导电的ITO膜。讨论了其光电性能,并用XPS技术研究了ITO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状态。  相似文献   
38.
39.
王中央  尹南勇 《核技术》1994,17(4):252-256
研究了辐照剂量、剂量率、退火温度、退火时间、辐照方法等因素对晶体管hFE值(电流放大倍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降低晶体管hFE值,并能通过退火处理使其稳定。  相似文献   
40.
在过去的40年里,电子束交联因为能改进和增强聚合物性能,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聚合结构的改进不仅可以用类似硅烷或者过氧化物的常规化学方法完成,也可以通过电子加速器发射的高能电子所产生的离子辐射来完成。电子束工艺可以满足顾客要求,用来提高制品的热性能、化学性能、耐冲击磨损性、屏蔽性及其他性能。电子束工艺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电线/电缆、轮胎、模制或成型橡胶和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