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6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517篇
工业技术   15117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软岩巷道围岩流变与支护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并据此阐述正确判定支护压力和合理选择支护参数的方法,以及合理支护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32.
对扬子石化40万t/a乙烯改扩建工程中的DCS化改造总体方案、系统配置及功能、工程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做了系统地阐述,对DCS化改造完成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化和优化提出了建议,并对各种控制技术的投资和收益做了分析比较,最后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时兴的从常规仪表到DCS的“热切换”技术。  相似文献   
33.
作者针对目前电流变(ER)液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建立ER液测试系统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含聚合物粒子的ER液的设计、性能以及它们产生ER效应的机理。 首次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直接合成了具有较高ER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盐的含水ER液,研究了影响该体系的屈服应力(τs)、漏电流密度(J)和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水分在含水ER液中的作用是协助产生可移动离子的观点,并用离子极化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首次通过α,ω-双甲基丙烯酰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均聚或与甲基丙烯酸盐共聚,用反相悬浮聚合工艺成功地制备了有较高活性的含AB交联型聚醚类固体电解质的无水ER液。 研究了含聚苯胺(PAn)的ER液的性能及其与组成材料性能的关系。证实了“多粒子效应”和由于自由电荷在粒子间跃迁产生的“导电率效率”对ER效应有重要作用。指出ER液的电流主要是沿粒子链或柱状体进行传输的,并首次将电导的不同程跳跃模型推广到ER液中,较好地解释了ER液的电导行为。 用共混或接枝共聚等三种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n复合粒子。并用它们组成ER液,得到了E=2.8kV/mm时,τs高达16.3kPa,J仅为2.67μA/cm~2的高性能ER液。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核壳型复合粒子中的核与绝缘壳层间的相互作用和ER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大同煤水煤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合成的复合分散剂和稳定剂对大同煤进行了成浆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动、静态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了外加剂对动、静态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坍落度损失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乙基纤维素(EC)及其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物,纤维素芳族酯(CAE)及其聚碳酸酯(PC)复合物的剪切流变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EC对HDPE/EC复合物的粘度影响不大,而少量(5%)CAE的加入使PC/CAE复合物粘度大大下降,且复合物流变曲线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含与不含稀土的AlMgSi合金时效初期的锯齿流变 (PLC效应) 所进行的系统实验。结果为:时效初期二者均出现锯齿流变,开始出现锯齿的临界应变ε_c(或临界应力σ_c) 随时效温度的提高及应变率的增大而变大。在相同条件下,含稀土合金的临界应变ε_c (或σ_c) 普遍小于无稀土的。探讨了时效初期稀土对空位扩散的影响,认为稀土元素有使过饱和空位析出速度减慢的作用,这可能与稀土原子半径较大有关。初步估算空位在含与不含稀土的AlMgSi合金中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0.5及0.37eV。  相似文献   
38.
换热网络的数值模拟在换热网络的定量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模拟计算中,有时表现出数值稳定性差。提高数值稳定性的方法,目前多通过改善算法来实现。本文通过对换热网络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提出了误差放大因子的概念,并依此选择迭代变量。通过对迭代变量的选择,达到提高换热网络数值模拟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新型静止式热电换能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一权 《节能》2002,(8):11-13
介绍一种新型静止式发电装置热电换能器的发电原理、机械构造、主要优点及研发状况  相似文献   
40.
降凝剂对高蜡稠油的改性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工业品原油降凝剂WHP改善含蜡56.9%、其中96.6%为正构烷烃的胜利郑王庄稠油流动性的效果。WHP含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嵌段聚醚三元共聚物30%-35%。在60℃将WHP加入稠油中,测定其凝点和32℃、0-42.6 s^-1范围5个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均随WHP加量的增加(50-300 mg/L)而降低,200 mg/L为最佳加量,在该加量下0.32 s^-1黏度由34.16 Pa·s降至79.2 mPa·s,凝点(℃)、屈服值(Pa)、稠度系数(Pa·s^n)分别由49.0、32.42、31.57降至39.5、0.1297、0.02142,流型指数由0.1176升至0.9790。由黏温曲线求出,加入200mg/L WHP使该稠油析蜡点由65℃降至58℃,反常点由70℃降至50℃。根据空白和加剂原油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的蜡晶形态,利用共晶机理分析讨论了WHP这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降凝、降黏、改善流动性的作用。图3表3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