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4篇
  免费   2693篇
  国内免费   8207篇
生物科学   3258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1052篇
  2021年   1462篇
  2020年   1267篇
  2019年   1479篇
  2018年   1147篇
  2017年   937篇
  2016年   1078篇
  2015年   1511篇
  2014年   1933篇
  2013年   1771篇
  2012年   2237篇
  2011年   2154篇
  2010年   1581篇
  2009年   1524篇
  2008年   1646篇
  2007年   1501篇
  2006年   1319篇
  2005年   1186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9 毫秒
991.
张明瑞  杨鑫  赵飞  吕莎  龚杰  周盈  李福秋 《菌物学报》2019,38(8):1235-1244
孢子丝菌复合体属于双相真菌,全球分布,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慢性深部感染。不同地域的菌株在致病力、传播途径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孢子丝菌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多次暴发流行。分子分型不仅是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的有力手段,同时有助于了解孢子丝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在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治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孢子丝菌的分子分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2.
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需要依赖菌根真菌获得营养才能萌发。本研究对白及根和原球茎中分离的4株菌根真菌(WQ17-33、WQ17-43、JST-3和SL15-7)进行分子鉴定,并评价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菌株促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4个菌株分别隶属于鬼伞属Coprinus、胶膜菌属Tulasnella、腊壳菌属SebacinaSerendipita。在种子萌发前期(未形成叶子)进行暗培养较光照对菌株JST-13和SL15-7处理组原球茎阶段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菌株共生萌发效果不同,菌株SL15-7较其他处理原球茎和幼苗发育阶段的萌发率高。菌株JST-13和SL15-7处理组形成的幼苗较其他处理组强壮,定殖的菌丝团也较多,其幼苗生根效果也较对照组好。该研究表明白及可与多种不同类群的菌根真菌菌株形成共生关系,这些真菌在促进白及种子萌发和生根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剖宫产术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Cook双球囊进行止血,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止血成功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除率和切口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ook双球囊,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4.
由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明确脂肪组织如何生长非常重要。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分化、脂肪细胞肥大以及脂解作用共同调节。脂肪细胞分化是由多能干细胞或前脂肪细胞分化形成脂肪细胞的一个复杂而又程序化的过程。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抑制阶段,克隆扩增阶段,早期分化阶段和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表型的终末阶段。来自国内外多个研究的大量数据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可以显著调节脂肪分化的过程进而影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作为一类重要的高活性分子,ROS在细胞内具有多种来源,主要包括线粒体、NADP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等。本文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对ROS及其生成系统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从氧化还原调节的角度明确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肥胖形成的机制,为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张悦  赵鑫  侯峥  王艳敏  王玉成  王超 《植物研究》2019,39(1):113-122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克隆获得了一条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高的基因,命名为ThSAM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hSASM基因全长cDNA为1185bp,编码39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97.85kDa,理论等电点为5.0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hSAS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SAM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枣的同源性最高,达9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分析表明,ThSASM表达受NaCl、聚乙二醇(PEG)和ABA处理做出应答,暗示ThSASM可能参与了刚毛柽柳对盐和干旱的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SAMS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曾义  喻良  王曦  赵戈  黄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0):3939-394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AIS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n=42,4分),中症组(n=61,4~15分),重症组(n=35,15分),根据改良RAB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56)。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分析不同NIHSS得分、不同预后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症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高于中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AIS患者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GAL3、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的血清GAL3、CXCL12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Proxomed Tergumed系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腰椎间孔镜手术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系统的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训练,将其分为功能训练组实验组(28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疼痛(VAS)、功能评分(ODI)、相关肌肉力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实验组各肌肉群力量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肌肉群力量仍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roxomed Tergumed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而言有其明显的优势,且并无显著的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8.
过去10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及菌群平衡在维护宿主健康中发挥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免疫和生理功能环节与宿主进行交流,从而影响宿主的稳态和健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易感性和发展过程受年龄、遗传和表观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组成改变和易位)与神经系统疾病(AD)有关,胃肠道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沟通,包括对神经的直接作用、内分泌途径和免疫调控方式。动物模型、粪便菌群移植及益生菌干预为肠道菌群与AD的相关性提供了证据。外漏的细菌代谢产物可能直接损害神经元功能,也可能诱发神经炎症,促进AD的发病。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AD的关联和作用机制,以期为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预防AD的可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并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普通门诊确诊的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言语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治,以4周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版儿童语言发育评定法s-s法、Gesell发育评分法评价和比较患儿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言语发育商和认知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言语训练较单纯言语训练可更有效改善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  相似文献   
1000.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采用与定量PCR相同的荧光化学原理和不同的数学原理来实现对靶标核酸序列的绝对定量,其摒弃了对外部参照的依赖,同时具有更高的数据精密度,提高了重复性和再现性。数字PCR的应用涵盖生命科学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医学检验领域,其对疾病相关核酸分子标记的准确分析,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疗效评估提供了动态量化指标。数字PCR的出现将推动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迈入精准定量阶段。本文就数字PCR尤其是微滴式数字PCR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