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生物科学   3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对昆虫的变态发育极其重要。本研究旨在阐明苦瓜素Ⅰ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表达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RT-qPCR检测斜纹夜蛾几丁质酶基因(SlCht)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lCHS-A)在斜纹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和4-6龄幼虫不同组织(体壁、中肠、脂肪体、血细胞、头部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注射苦瓜素Ⅰ溶液(4 μg/头) 24, 48和72 h时斜纹夜蛾SlCht和SlCHS-A在6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在斜纹夜蛾4龄幼虫中注射不同浓度(31.25, 62.5, 125, 250和500 ng/头)的苦瓜素Ⅰ溶液对幼虫和蛹历期、幼虫增重、蛹重、蛹长度、化蛹率、羽化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斜纹夜蛾幼虫的表型变化。【结果】SlCht和SlCHS-A在斜纹夜蛾中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SlCht和SlCHS-A在卵期表达量最高,幼虫期和预蛹期的表达量较低;在各幼虫期又表现为6龄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在其他龄期的表达量低。SlCht和SlCHS-A在斜纹夜蛾6龄幼虫中也显示出组织特异性表达,在血细胞和体壁中高表达,在头部、中肠和脂肪体中低表达。在斜纹夜蛾6龄幼虫中注射苦瓜素Ⅰ能诱导SlCht和SlCHS-A在其各组织中表达量降低;在4龄幼虫中注射苦瓜素Ⅰ后,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幼虫增重延缓,发育历期延长,化蛹率下降甚至化蛹失败,幼虫及蛹出现较高的畸形率。【结论】苦瓜素Ⅰ可通过诱导SlCht和SlCHS-A表达量的降低来实现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苦瓜素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为进一步应用苦瓜素Ⅰ进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以Sb33高粱非胚性、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为材料,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各组织材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高粱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胚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高粱非胚性愈伤组织无淀粉粒积累,高粱胚性愈伤组织淀粉粒积累较多,而与胚性愈伤组织相比,高粱体胚淀粉粒积累更多,这说明淀粉粒的积累与高粱体细胞的胚胎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高粱可通过鱼雷胚基部产生球形胚的方式实现体胚的增殖,高粱离体再生途径以体细胞胚发生为主,并同时存在少量器官发生途径。在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外起源和内起源同时存在。本研究为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链霉菌ACCC40021是尹莘耘1953年分离筛选,用于农业生产的抗生菌肥。该菌株1979年经鉴定为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但该菌株名称一直没有在国际上得到有效发表。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明确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对ACCC40021的菌株进行了16SrRNA和gyrB,recA,rpoB和trpB等基因的进化分析,将ACCC40021鉴定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PAI-1及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W501516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PAI-1表达,且此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siRNA沉默PPARδ的表达后,可阻抑GW501516对HUVEC细胞PAI-1表达的促进作用;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与SIS3均可降低HUVEC细胞pSmad3蛋白的表达,而细胞PAI-1表达也随之降低.结果提示,GW501516可促进HUVEC细胞PAI-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彭苗苗  陈发菊  张德春 《植物研究》2012,(3):266-269,274
TP-2是由水稻品种台北309自然突变的雄性半不育突变体。解剖小花后观察发现,突变体花药细长,干瘪,白色透明状,雌蕊正常。花粉活力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平均花粉粒活力率为57.599%,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平均有436粒;正常材料台北309水稻平均花粉活力率为94.177%,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有798粒。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水稻从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结束,和正常株相比较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小孢子形成初期出现异常,绒毡层快速消融,小孢子在其发育过程中因得不到营养不能正常发育,产生的小孢子干瘪,呈不规则状,同时部分小孢子产生破裂消融现象,绒毡层不能正常降解可能是导致TP-2水稻小孢子异常发育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观察,对进一步揭示TP-2突变体的不育机制提供了基本资料,对该材料的组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脓毒症组38例患儿(严重脓毒症组16例、非严重脓毒症组22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非脓毒症组的4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CRP和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T可作为敏感性的鉴别诊断患儿脓毒症的血清学指标,其效果优于CRP和WBC计数。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108.
花坪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跨临桂、龙胜两县,是南岭支脉越城岭山地南延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109°49′07″–109°58′10″E,25°28′55″–25°39′15″N,总面积151.33km2,海拔600–1,800 m。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降水量2,000–2,200 mm,年平均气温12–14℃,常出现阴湿多雨雾大的天气,林间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85–90%。区内保存有完整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有我国著名的孑遗  相似文献   
109.
RNA干扰技术抑制Polo-like激酶1表达对A549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lo-like激酶1(Plk1)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分子,已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Plk1的高表达,并发现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预后密切关联.为明确Plk1在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和周期运行中的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能产生siRNA的质粒载体psiRNA-hH1-Plk1并导入A549细胞中.采用RT-PCR检测Plk1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lk1、细胞周期蛋白B1、p53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微管蛋白的表达.以此观察RNA干扰能否有效抑制Plk1的表达水平,以及抑制后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siRNA-hH1-Plk1质粒能特异性地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并使其活性下降,细胞周期蛋白B1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微管聚集障碍或形成单极的纺锤体,A549细胞增殖减慢,出现G2/M期阻滞并存在细胞凋亡.针对Plk1基因的RNA干扰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水分亏缺对叶片光合机构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辐射热耗散的影响,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精确地控制滴水量,实 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系统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 (Photon flux density, PFD)、叶片温度(Leaf temperature, Tleaf)以及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轻度水分亏缺(田间 持水量的 55%~60%)叶片接受的PFD与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0%~ 75%)无差异,Tleaf略高于对照;中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40%~45%) 在12∶00 (北京时间,下同)以前叶片接受的PFD和对照无差异,随后显著低于对照,Tleaf在整个日变化中均高于对照。 不同水分处理对 黎明 前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 Fv/Fm)没有影响。轻度水分亏缺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 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qp)的日变化与对照基本一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在12∶00以前和14∶00以后显著低于对 照,在12∶00~14∶00和对照无差异。中度水分亏缺叶片的φPSⅡ、ETR和qp在12∶00才显著降低,此后由于叶片出现暂时萎焉、下垂,所接受 的PFD减弱,叶绿素荧光参数缓慢恢复,且高于对照;NPQ在12∶00 以前显著高于对照,14∶00略高于对照,此后低于对照。水分亏缺导致中午 叶片水势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升高。因此,在田间条件下,陆地棉可通过叶片萎焉下垂运动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调 节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以及通过光合电子传递、热耗散水平的变化来适应水分亏缺的逆境。在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陆地棉叶片萎焉下垂运动 的被动调节减少了过量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伤害,保证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