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4篇
生物科学   9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转Bt基因作物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综述了转Bt基因作物的Bt毒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去向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①Bt毒素与土壤表面活性颗粒结合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②Bt毒素微生物利用与降解;③Bt毒素的杀虫活性;④后茬作物和土壤动物对Bt毒素的吸收与利用;⑤Bt毒素的垂直运移;⑥Bt毒素对土壤生物和生态过程的影响。转Bt基因作物的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急需在生态系统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62.
广东顺德现代集约型基塘系统的构建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种养结合、水陆互促的具有多种生态经济功能的低洼地区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的基塘系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范。随着区域经济特别是现代集约农业的高速发展,传统基塘系统发生萎缩和退化,突出表现为基塘系统种养分离,过度集约化单一化种植或养殖,环境污染。本文调查分析了顺德基塘系统退化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从社会问接调控、经营者(农民)人工直接调控和重塑自然生态调控三个层次的调控机制,重构现代集约型基塘系统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并总结分析了顺德对退化基塘系统生态重建的初步实践和案例,包括:按现代化农业要求。高标准挖塘筑基整治基塘;划定农业生态保护区,保护基塘生态景观;选择市场适销的优质高效种植养殖品种,以不同经营方式重构种养结合的基塘复合系统;扶持农产品流通和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商会,为经营者提供科技指导与示范、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监控等服务。  相似文献   
63.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章家恩  骆世明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65-137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国2000多个县、乡镇先后实施了生态农业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实践和理论问题。在实践方面,存在着思想认识、技术、资金、建设与管理等问题。在科学理论方面则需要解决如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分类、生态模式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模式的尺度转换以及生态农业模式变化规律、生态农业安全等问题。因此,加快开展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生态产业,全面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是当前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4.
多根硬皮马勃中子实体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根硬皮马勃(Scleroderma polyrhizum Per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3个含氮化合物,根据化学和光谱数据,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N,N-dimethylphenylalanine(1),2-N,N,N-trimethyl-phenylalanine(2),2-trimethyl-ammonio-3-(3-indolyl)propionate(3)。上述含氮化合物均首次从多根硬皮马勃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 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 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相似文献   
66.
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是土壤和谷物种子表面的一种常见真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曲霉所产生的大量黑麦酮酸F(SAF)对玉米(Zea mays)有很强的化感作用,低浓度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高浓度则抑制.在0.0375mmol·L-1SAF下,玉米幼苗根长增长31.7%,根数量增加13.2%,根活力提高4.73倍,并促进玉米对P、K、Ca、Mg、S等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高浓度SAF(0.3mmol·L-1)下玉米根活力受抑制(72.1%),根对N、P、K、Ca、Mg、Fe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受抑制.0.6mmol·L-1的SAF下根完全失去活力.电镜观察表明,有SAF的情况下玉米叶绿体片层结构模糊、混乱,双层膜不完整.  相似文献   
67.
日本曲霉产生的黑麦酮酸F对玉米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是土壤和谷物种子表面的一种常见真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曲霉所产生的大量黑麦酮酸F(SAF)对玉米(Zea mays)有很强的化感作用,低浓度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高浓度则抑制.在0.0375mmol·L^-1SAF下,玉米幼苗根长增长31.7%,根数量增加13.2%,根活力提高4.73倍,并促进玉米对P、K、Ca、Mg、S等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高浓度SAF(0.3mmol·L^-1)下玉米根活力受抑制(72.1%),根对N、P、K、Ca、Mg、Fe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受抑制.0.6mmol·L^-1的SAF下根完全失去活力,电镜观察表明,有SAF的情况下玉米叶绿体片层结构模糊、混乱,双层膜不完整。  相似文献   
68.
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是联系植物、害虫和天敌间3层营养关系的关键信息因子。是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首先,介绍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基本化学特征及其在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昆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产生与作用机制及其生态学功能和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水稻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前景.对水稻挥发性化合物的更进一步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存在于水稻体内,启动相关代谢途径的小分子信号物质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二是研究捕食性节肢动物对信息化合物的接收、识别和学习等行为及与这些行为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9.
玉米化感物质异羟肟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异羟肟酸在玉米植株中的分布和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异羟肟酸的分析方法.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中含量最大的异羟肟酸.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异羟肟酸含量的差异很大.种子不含异羟肟酸;但萌发后其含量迅速增加,在萌芽几天后的幼苗植株其含量达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幼嫩叶片内异羟肟酸含量始终较高;地上部分异羟肟酸的浓度高于根系.植株异羟肟酸的浓度受生长环境条件影响显著,在紫外辐射、黑暗条件或水分胁迫下其含量明显增加.在各种禾谷类作物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内含异羟肟酸较高;铁的存在能显著增加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异羟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0.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形成演替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是由生物要素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物质实体 ,它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状态的演替或“位移” ,在空间上也会呈现一定的分布格局 ,那么引起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与演替的动因是什么 ?其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是农业生态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也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时空分布与演替规律的研究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区域模式群的景观生态规划与布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1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形成与演替  农业生态系统模式是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