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0篇
生物科学   2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表现易落粒;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3.6、16.5、6.6、9.9、10.4、20.2和7.1 cM;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感受态的形成受到一种二元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这种系统对胞外的感受态信息素浓度作出感应而激活晚期感受态基因的表达。各种晚期感受态蛋白分别负责外源DNA的吸附、吸收和内源化,它们共同构成了DNA的运输系统。初步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调节在细胞生长和进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四株高产磷脂酶C新菌株的鉴定和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面研究高产磷脂酶C(PLC)菌株筛选及其抗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对新筛选的四株高产PLC的754-1、779、970和1107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分类。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及其同源性分析,证实754-1菌株与Bacillus cereus基本一致,因此将754-1菌株分类属于蜡状芽孢杆菌,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深圳株754-1,B.cereus shenzhen 754-1 strain。而779、970和1107三株菌则与Bacillus mycoides基本一致,因而将这三株菌分类属于蕈状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蕈状芽孢杆菌深圳株779,B.mycoides shenzhen 779 strain,草状芽孢杆菌深圳株970,B.mycoides shenzhen 970 strain,和蕈状芽孢杆菌深圳株1107,B.mycoides shenzhen 1107 strain。这将为进一步利用这些菌株及其PLC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崖沙燕繁殖期雄鸟的鸣叫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3月~2004年4月在南充市郊的嘉陵江边记录了崖沙燕(Riparia riparia)繁殖期雄鸟的呜叫。声谱分析结果表明,崖沙燕繁殖期有8种呜叫(恫吓叫声、屈服叫声、求救叫声、警报叫声以及4种鸣唱声)。通过对其行为的实时观察,确定了每种呜叫的生物学意义。4种叫声是整个繁殖期的主要呜叫,而4种鸣唱声则主要出现在开春以后的集群求偶与筑巢期间。虽其鸣唱声仅有两种类型的短音节,但通过组合可形成含有多达4个或6个音节的鸣唱声。鸣唱声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184、1030、1274、1232ms。鸣唱声中的间歇时间分别占持续时间的47%、39%、50%、48%。  相似文献   
35.
用巨引物PCR法介导的定点突变把猪α干扰素(PoIFN-α)第86位Cys(TGC)突变为Tyr(TAC),同时将其成熟蛋白N端第一个密码子TGT同义突变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TGC,构建了大肠杆菌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X-IFN,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0%.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复性处理,并以FPLC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产物(5200IU/mg).  相似文献   
36.
重组猪α干扰素基因定点突变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巨引物PCR法介导的定点突变把猪α干扰素(PoIFNα)第86位Cys(TGC)突变为Tyr(TAC),同时将其成熟蛋白N端第一个密码子TGT同义突变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TGC,构建了大肠杆菌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XIFN,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0%。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复性处理,并以FPLC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产物(5200IU/mg)。  相似文献   
37.
一株高产PLC的CW-W-90-3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 9年 ,筛选了 1株高产 phospholipaseC(PLC)的CW W 90 3菌株[1,2 ] ,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 ,初步将其归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3 ] ,由于该菌株的许多生理生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相同。但其极生单鞭毛和无色素及少许生理生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相异。后经AutomatedBacteriaIdentificationSystem BiologMicroStationSystem检测 96种C源和N源的利用及其个体群体发育 ,说明其与粘质沙雷氏菌 (Serratiamarcescens)相符 ;并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该菌株的系统发育 ,从分子水平上对该菌株进行 16SrRNA序列分析煌同源性比较。根据CW W 90 3菌株 16SrRNA与GeneBank数据库中Serratiamarcescens的 16SrRNA的序列具有 99%的同源性 ,终将CW W 90 3菌株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武汉株 (SerratiamarcescensWuhanstrain)。  相似文献   
38.
王新星  陈涛  李敏  王跃中 《生态学报》2022,42(7):2962-2973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分析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应的保护策略显得非常迫切。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分析近43年珠江口伶仃洋围填海造成的海域流失,结合近20年来采用截线抽样法收集的海豚观测数据,运用含障碍核插值(Kernel interpolation with barriers)方法,分析白海豚的分布及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结果显示:1986-2015年期间,研究区域内流失的海域面积为344.08km2;目击分布离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大于自然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目击分布到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均在减小,表明过去20年白海豚的栖息地使用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被迫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1997-2016年白海豚的分布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白海豚栖息地使用的重心偏向伶仃洋东部水域,核心栖息地趋向主航道和无人海岛附近水域萎缩,可能是海豚因海域食物资源减少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同时期,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核心栖息地比例呈递减趋势,占比由79.9%下降到49.4%,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以适应栖息地使用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39.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文中结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内容,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建立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等五层次的教学改革体系,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创新人才,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40.
异株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药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现国内对其治疗疾病的相关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异株荨麻中黄酮成分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黄酮成分的种类及其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