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生物科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Prescott等编撰的第5版(2002出版)为教材进行了两届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深切地体会到该书是一本内容丰富、结构灵活、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教材内容将知识系统性和基础性有机结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出先进性.对于教师建立科学的课堂讲授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
国家级重点教材“微生物学”的教学使用体验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采用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教材《微生物学》进行了二次教学实践,深切地体会到该书是一本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较好地处理了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之间关系的优秀教材。对于教师建立科学、合理、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的课堂讲授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起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聚-β-羟基丁酸(PHB)在细菌建立感受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HB作为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通道成分在细菌感受态中的结构、分布、分析方法以及其可能的作用 ,阐明了PHB的合成与细菌感受态建立的关系和PHB在感受态细胞摄取外源DNA时的作用方式 ,同时也对控制生物体合成PHB的相关基因和酶作了简要介绍 ,并探讨了研究PHB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4.
携带穿梭质粒的大肠杆菌与作为受体的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培养至不同生长阶段混合均匀后静置40min,涂布选择性平板,37℃培养30h后得到一定数目的转化子,DNaseⅠ敏感实验证实质粒是通过自然遗传转化而非其它形式发生转移。实验发现大肠杆菌可以在特定生长时期向胞外分泌DNA,并且在对数期具有最高的提供质粒的能力,而生长后期的细胞因为体系中DNase量的增加转化频率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中也具有与基本培养基中相当的转化能力,并且在对数生长前期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55.
黑色素的合成是生物界从细菌到人类都普遍存在的现象。黑色素在生物体中具有抗紫外辐射、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虽非必需,却能极大提高生物体的生存竞争能力。此外,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类如酪氨酸酶能代谢不少酚类物质,在化工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从细菌黑色素的种类、生物合成途径、黑色素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6.
将不同地点的土样均匀地撒在无氮培养基平板上,分离并鉴定自生固氮菌。同时采用抑菌圈法和分光光度计测透光率的方法,检测6种常用的田间农药对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影响;还运用茚三酮显色反应检测农药对自生固氮菌固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及其不同浓度对自生固氮菌生长及固氮量的影响有所不同。为添加固氮菌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监测固氮菌含量来评估作物产量,以及田间正确使用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病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病毒学》课程及病毒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在总结病毒学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学科的快速发展趋势,对该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配套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介绍了武汉大学在病毒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8.
微生物学发展的一些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陈向东  唐兵  彭珍荣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6):464-466
我们在编写面向21世纪的“微生物学”教材中,对国内外微生物学教材进行了比较[1],对我们编写的教材如何现代化也提出了一些看法[2],而在重温微生物学发展史时,其中一些事件对我们科研、教学和开发都有所教益,对面向21世纪的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可借鉴。因而编写出几篇小文,发表我们的感想,请批评指正。1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1929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Fleming)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发现一种青霉菌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经仔细观察研究,认为是由于这种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作用之故,这种代谢产…  相似文献   
59.
枯草芽孢杆菌在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自然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发生在琼脂平板上的枯草芽孢杆菌自然遗传转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该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自然转化率明显高于传统液体转化,并且转化反应对DNase 的抗性增强,通常被认为不能建立感受态的LB 培养物当涂布到平板上后也很快具有了自然转化的能力,说明在固相物表面进行的转化过程与传统的液体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琼脂平板上,也能观察到具不同遗传标记的菌株间进行的细胞间自然转化。  相似文献   
60.
研究布渣叶饮片到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布渣叶配方颗粒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15批布渣叶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标准汤剂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布渣叶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采用Thermo Fisher QE高分辨质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采用对照品确证。以相对峰面积为变量,对布渣叶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变量,并对布渣叶标准汤剂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和转移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5批布渣叶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在9.32%~14.22%,浸出物范围在37.61%~62.52%,建立15批布渣叶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均标识出12个保留时间相一致的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0个化学成分,OPLS-DA分析共找到5个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的色谱峰,分别为峰1、2、3、4、6,为酚酸和黄酮类成分。15批标准汤剂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在均值±3倍SD范围内。其中牡荆苷的转移率最高,其次为水仙苷和异牡荆苷。该研究能够为布渣叶配方颗粒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