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生物科学   1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1 年6-9 月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毛竹林碳水通量变化特征, 结合降水、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数据, 分析了毛竹主要生长期内碳水通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毛竹林碳水通量变化白天呈现较高一致性, 变化曲线分别呈“U”型、单峰型。日尺度水分利用效率早晨较低, 正午前后达到最大, 后又下降, 呈现多个小峰的变化趋势; 月尺度9 月曲线波动较复杂, 有多个峰值, 8 月较平缓, 6、7 月份曲线较相似, 大小关系为9 月(8.58 mgCO2g–1H2O)>6 月(6.98 mg CO2g–1H2O)>7 月(5.34 mg CO2g–1H2O)>8 月(5.12 mg CO2g–1H2O)。水分利用效率与净辐射显著正相关, 与饱和水汽压差极显著负相关。6-9 月7:00-17:00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水汽通量极显著正相关, 非线性的对数拟合(R2=0.6947)比线性拟合(R2=0.5947)有更好的相关性, 表明亚热带毛竹林碳水的耦合关系会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解耦, 原因可能是水热资源具有一定程度上分布不一致的特点, 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2.
陈健  刘顺  史作民  赵广东 《生态学报》2021,41(7):2698-2708
土壤生物有效磷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对于退化森林的适应性恢复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川西亚高山不同恢复途径下形成的3种森林类型,即粗枝云杉人工林(人工种植,PF)、岷江冷杉-红桦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NF)和粗枝云杉阔叶混交林(人工种植后自然更新,MF),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磷分级方法测定土壤生物有效磷(Ca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究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影响显著(P<0.05),NF和MF的土壤Citrate-P和Enzyme-P显著高于PF(P<0.05),而PF的土壤HCl-P显著高于NF(P<0.05)。自然更新是3种森林恢复途径中最能提高土壤生物有效磷的方式。3种森林恢复途径下的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与速效磷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NF的土壤速效磷与生物有效磷的相关性更强(CaCl2-P除外)。显著影响NF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土壤理化性质有全钾、铵态氮含量和pH值,且全钾对NF的土壤生物有效磷变异的解释程度最高(r2=0.63,P=0.001)。土壤pH值、钙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显著影响MF土壤生物有效磷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P<0.05)。对PF的土壤生物有效磷具有显著影响的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有机碳、铁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对3种恢复途径下森林土壤生物有效磷的解释率均超过了80%,森林恢复途径对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究急性肾盂肾炎(APN)患者病原菌分布与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白介素-8(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8例APN患者为APN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38例为健康组。APN患者进行中段尿病原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YKL-40、 IL-8、胱抑素C(CysC)水平。按APN患者发作次数分为首发组(初次发作,90例)、复发组(多次发作,48例),比较不同类型APN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分析不同类型APN患者中段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APN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APN患者血清YKL-40、IL-8水平与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N组患者血清YKL-40、IL-8、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与首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包皮龟头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男性包皮和龟头炎症性皮肤疾病,念珠菌是常见的感染因素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某些因素导致局部菌群失调时,原本是条件致病菌的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引起念珠菌性龟头炎。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包皮龟头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我们选取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门诊的念珠菌性龟头炎122人,给予复方黄柏液联合制霉菌素片外用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低氧胁迫对唇?Hemibarbus labeo和杂交?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低氧条件下唇?和杂交?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唇?和杂交?分别产生了126 646 494个和130 613 321个clean reads,组装后共获得了48 027个unigenes,分别在NR、SwissProt、GO、COG、KOG、eggNOG4.5、KEGG数据库中获得32 253个注释;低氧胁迫时,分别有3 589个和3 17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4 075个和5 473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DEGs与细胞结合、催化活性和代谢进程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富集在一些与代谢和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唇?和杂交?溶解氧胁迫的调控机制和养殖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