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生物科学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2007~2009年在黑龙江中南部地区对绿翅鸭(Anas crecca)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绿翅鸭在黑龙江属夏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迁来,10月上旬迁离,所观察的4对绿翅鸭居留期约6个月。迁来时成群停留在湖泊及江的冰面上,开江以后散去,繁殖期间,绿翅鸭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巢址多选择离水域较近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所观察的4巢,巢都比较简单,筑巢时间为(5.5±1.0)d(n=4)。巢筑成后的(3.25±0.50)d开始产卵。每窝70~12枚不等,平均(9.80±2.21)枚(n=4)。卵重平均(28.70±0.72)g(n=39),最后一枚卵产出后(2.50±0.577)d(n=4),开始孵卵,孵卵期约为22~26 d不等,平均孵卵期为(24.25±1.17)d(n=4),平均孵化率为79.5%±29.98%。幼鸟为早成鸟,育雏期为(29.75±1.70)d。  相似文献   
222.
黑水鸡的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2008年10月,对牡丹江市人民公园内野生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Linnaeus)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黑水鸡在觅食地的取食、休息、理羽等行为在一天中有几个高峰,取食高峰4:00~8: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12:00~16:00和18:00~20:00,理羽高峰12:00~14:00和18:00~20:00, 巢址选择在长有茂密植物的浅水区,筑巢期2~3 d,巢高平均为30.53 cm, 巢深平均为9.58 cm, 窝卵数4~10枚不等,平均为7.2枚,孵化期为15~17 d, 孵化率为90.7%.  相似文献   
223.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前提,更是评价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遗传多样性在种类繁多的啮齿动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在鼠害防控、啮齿动物起源和分化及进化历史、啮齿动物的适应潜力、种群数量动态和调节机制、保护生物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今后应系统论证种群数量动态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224.
Using partial sequences of mtDNA control region,we sought genetic diversity,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subspecies classification in 5 populations of Myodes rufocanus from Northeast China and Hokkaido,Japan. After sequencing a 616 bp segment of control region,we detected 45 haplotypes based on 57 variable sites among 55 individual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high-level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slightly less nucleotide diversity occurred in these populations. AM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leve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appened between populations due to 64.70% genetic diversity and Fst ranging from 0. 240 to 0. 814. In a phylogenetic analysis,the haplotypes from Northeast China split into two groups:Daxing’anling-Xiaoxing’anling-Wandashan and Hailin-Dahailin. This suggested that we can separate the populations from Northeast China into two subspecies,M . r. irkutensis and M. r. Changbaishanensis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with the former and latter areas.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大鼠部分肝切后血清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对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肝部分切除,分别在术后第12、24、36h于心腔内穿刺取血,制备刺激血清。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Sprague-Dawley乳鼠的肝细胞,在加有10%上述刺激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肝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中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肝切后血清刺激作用下,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生长加快,存活时间增长。细胞传代培养后仍用制备血清加以刺激,可产生胶原样细胞外基质,并且在基质上粘附的肝细胞呈现克隆样生长状态,其胞浆内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体外培养乳鼠肝细胞时加入大鼠部分肝切后血清,可以有效刺激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从而利于肝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存活、增殖和功能保持,同时此种肝细胞体外培养方式还为肝脏细胞生物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验途径。  相似文献   
226.
荔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探讨TROP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TROP2表达是否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有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OP2在9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及5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ROP2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TROP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及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术后残余灶大小、TROP2基因表达均为影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ROP2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28.
正扁颅鼩鼱(Sorex roboratus)隶属于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属(Sorex),又称阿尔泰鼩鼱或西伯利亚鼩鼱,从前称S.vir,但是S.roboratus有优先权(Hoffmann,1985)。Wilson和Reeder(2005)认为其分布区域从俄罗斯东部的鄂毕河到乌苏里江,南部到阿尔泰山脉、蒙古北部和krai滨海边疆区。Hoffmann(1987)把扁颅鼩鼱作为可能分布于中国的两个鼩鼱类物种之一列于文中,王应祥(2003)在《中  相似文献   
229.
目的:观察氧化锌软膏联合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外涂对改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外阴不适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148例,根据外阴不适的轻、中、重程度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阴道内给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睡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外阴不适处联合外涂氧化锌软膏及1%联苯苄唑乳膏,早晚交替各1次;对照组仅每晚外涂1%联苯苄唑乳膏1次。3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84%(65/74)和71.62%(53/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轻度外阴不适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34/35)和94.59%(3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外阴不适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19/23)和54.55%(12/2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外阴不适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12/16)和40.00%(6/1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锌软膏联合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交替外涂用于治疗伴中、重度外阴不适症状的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外涂。  相似文献   
230.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意义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与阴道镜检查,将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镜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的检出率最高.随着TCT结果的病变级别提高,HPV感染率也提高,ASCUS组与LSI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LSIL、HSIL病理活检的阳性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的不同病变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应进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三步筛查法可大幅度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并且30-50岁的女性应定期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