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0篇
生物科学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黑水鸡的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2008年10月,对牡丹江市人民公园内野生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Linnaeus)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黑水鸡在觅食地的取食、休息、理羽等行为在一天中有几个高峰,取食高峰4:00~8: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12:00~16:00和18:00~20:00,理羽高峰12:00~14:00和18:00~20:00, 巢址选择在长有茂密植物的浅水区,筑巢期2~3 d,巢高平均为30.53 cm, 巢深平均为9.58 cm, 窝卵数4~10枚不等,平均为7.2枚,孵化期为15~17 d, 孵化率为90.7%.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意义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与阴道镜检查,将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镜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的检出率最高.随着TCT结果的病变级别提高,HPV感染率也提高,ASCUS组与LSI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LSIL、HSIL病理活检的阳性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的不同病变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应进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三步筛查法可大幅度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并且30-50岁的女性应定期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3.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东北虎的头部、背部和尾部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虎3个部位针毛均近似为纺锤形;3个部位针毛的3个典型节段之间在鳞片类型、鳞片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差异及游离缘平滑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3个不同部位针毛的近根部鳞片均为扁平型;主体部分鳞片均为杂波型;近梢部鳞片均为冠...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观察氧化锌软膏联合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外涂对改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外阴不适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148例,根据外阴不适的轻、中、重程度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阴道内给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睡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外阴不适处联合外涂氧化锌软膏及1%联苯苄唑乳膏,早晚交替各1次;对照组仅每晚外涂1%联苯苄唑乳膏1次。3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84%(65/74)和71.62%(53/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轻度外阴不适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34/35)和94.59%(3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外阴不适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19/23)和54.55%(12/2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外阴不适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12/16)和40.00%(6/1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锌软膏联合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交替外涂用于治疗伴中、重度外阴不适症状的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1%联苯苄唑乳膏局部外涂。  相似文献   
195.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gp78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小鼠肝细胞内转染携带gp78的质粒DNA,400μM油酸刺激肝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的情况;测定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内gp7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78肝细胞内脂滴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甘油三酯含量(4.6±1.56)mol/L升高;而沉默gp78肝细胞内脂滴数目减少,体积减小,甘油三酯含量(0.3±1.37)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过程中,gp78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6.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号(Longjing No.43)、鸠坑(Jiukeng)、乌牛早(Wuniuzao)、福鼎大白茶(Fortin white tea)为试材,研究了一次寒潮过程对4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4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寒潮初期,随着气温的降低,4个茶树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非光化学淬灭(q N)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气温回升期间随气温升高而有所增加,且福鼎大白茶的叶绿素含量、P_(max)、AQY、Fv/Fm的值为4个品种中最大,q N的平均值以乌牛早为最小,鸠坑最大;4种茶树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寒潮及恢复期间持续增强;4种茶树POD活性的平均值以龙井43号最小,福鼎大白茶最大;叶片的气孔限制值(Ls)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和气温回升过程中,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个期间的Ls和MDA含量的平均值以福鼎大白茶为最小,龙井43号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品种茶树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得到4个品种茶树的抗寒性顺序为:福鼎大白茶乌牛早鸠坑龙井43号。研究结果为茶树的引种及茶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7.
柑橘全爪螨热激蛋白基因PcHsp90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激蛋白基因Hsp90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生长发育及响应高温和低温胁迫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柑橘全爪螨Hsp90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性;运用荧光Real-time PCR技术,分析Hsp90基因mRNA在该螨各发育阶段、高温及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鉴定出柑橘全爪螨一条Hsp90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PcHsp90(Gen Bank登录号:GQ495086),全长为2 763 bp,包含2 19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的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3.85kDa和4.99,氨基酸序列包括Hsp90家族的5个特征基序及细胞质型Hsp90的特征序列"MEEVD"。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cHsp90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Hsp90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的Hsp90聚合,说明它们较近的亲缘关系。PcHsp90在柑橘全爪螨的各发育阶段均有所表达,其中在幼螨期表达量较低,且显著低于若螨和成螨期的表达水平(P=0.015)。0~10℃低温胁迫下,Pc Hsp90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492);但在35~41℃高温胁迫下,Pc Hsp90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上调,尤其是当温度升高到41℃时,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25℃)的6.75倍,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07)。【结论】柑橘全爪螨PcHsp90不仅对该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其响应高温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8.
高温条件下稀土尾砂干旱对4种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矿尾砂区地表大面积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保水性能差,植物生长受到严重的干旱胁迫,季节性高温干旱期甚至威胁植物的生存。以稀土矿区周边广泛分布的枫香、木荷、樟树和桉树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高温干旱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征及适应性,为稀土尾砂矿区生态修复中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高温干旱(空气温度40℃,土壤含水量2%左右)条件下,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Chl)含量显著低于高温丰水条件(空气温度40℃,土壤含水量15%左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WUE升高;不管高温丰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樟树WUE最高;干旱条件下枫香和桉树的丙二醛(MDA),木荷和桉树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以及所有植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显著高于丰水条件。隶属函数评价得出4种植物幼苗抗高温干旱的等级为樟树桉树木荷枫香;灰色关联分析发现WUE和可溶性糖与抗旱性关联最大,其次为CAT、Pro和MDA,可溶性蛋白与抗旱性关联最小。其中,樟树通过提高WUE、可溶性糖和CAT来应对干旱,桉树通过可溶性糖和MDA响应干旱胁迫,木荷在Pro调节下体现抗旱性,枫香则通过可溶性蛋白来抗旱。因此,在稀土尾砂植被恢复中关于乔木树种的选择可优先考虑樟树。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构建大鼠COPD-OSAHS重叠综合征(OS)模型,为开展OS基础研究提供可行手段及实验平台。方法将14只SPF级雌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只)予烟熏和间歇低氧暴露,对照组(6只)予假烟熏和正常氧暴露。8周后计算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并对比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气分析、右心室肥厚指数、平均肺泡数、平均肺泡间隔、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间歇低氧箱氧浓度-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氧浓度均周期性降低及恢复正常,成功模拟出间歇低氧气体环境;实验组最终存活6只,存活率为75%,对照组6只大鼠全部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6只存活的SD大鼠一般情况较差,存在酸中毒、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右心室肥厚、平均肺泡截距明显增大、平均肺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肺间质炎症浸润、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增生、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平滑肌部分断裂、杯状细胞增生及肺气肿。结论采用烟熏联合间歇低氧暴露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OS模型,更加有意义及客观的模型评价指标有待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0.
微针经皮免疫借助微针刺破皮肤的角质层,使疫苗高效地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实现疫苗的经皮免疫。由于微针的经皮免疫所具有的高效诱导免疫应答、低痛感、易储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疫苗免疫接种。本综述对用于经皮免疫的各类微针(固体微针、空心微针、涂层微针和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材料、在经皮免疫的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