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生物科学   4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本文通过笔者参加教学竞赛的过程和体会,探讨教学竞赛在提升高学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高学历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竞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中,达到锻炼自己和展示自我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对推动学校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
采用小区试验,在温室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果实大小、坐果数、畸形果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总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苗期适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50%~55%)可提高坐果率,畸形果形成减少,但果实总体偏小,果实成熟主要集中在采摘后期;开花坐果期过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虽可促进果实成熟,但降低了坐果数,易形成小果和畸形果;采摘期水分过高(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或过低(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均可降低番茄产量,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下)则使坐果数降低、畸形果增加.各水分处理对果实成熟时间无明显影响;温室番茄总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灌水总量之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番茄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下限控制在苗期60%~65%、开花坐果期70%~75%、成熟采摘期70%~75%时,番茄畸形果形成量减少,产量及坐果率较高,可作为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3.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 cm,起动风速高达14 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风蚀模数和输沙率分别是春播农田的4.1%和485%,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流失量也仅分别是春播农田的1.4%、5.1%、1.6%、2.7%、9.7%、3.6%、6.3%、6.7%和1.5%.因此,在地表风蚀的我国西部地区研发、推广种植冬油菜,可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蓄水保肥,并可增加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昆虫免疫识别与病原物免疫逃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复杂的天然免疫系统,病原识别是启动下游免疫反应的第一步,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不同的模式识别蛋白来完成的。目前发现并鉴定的昆虫模式识别蛋白主要包括肽聚糖识别蛋白、类免疫球蛋白、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C型凝集素及具多功能的载脂蛋白等,不同的蛋白种类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及识别对象。与昆虫免疫识别相对应的是,不同昆虫病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策略的免疫逃避能力,以战胜宿主免疫而致病或最终杀死昆虫。本文就昆虫免疫过程中不同模式识别蛋白的结合对象、结构与功能,以及逐渐兴起的病原物通过分子伪装等进行免疫逃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昆虫免疫与昆虫病理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只有当两方面研究相结合时,才能更好地揭示昆虫宿主与病原物之间免疫与抗免疫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5.
小流域林草植被控制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从坡面水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坡面乔木林、草本植物和林地枯落物对坡面径流流速和动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坡面径流水头损失与坡面坡度、林木密度、净雨强、坡长等有关,水头损失与林木间距(b)和树木地径(D)间的关系为:E(D/b)4/3;坡面草本植物在水流作用下易弯曲,增大水流底层的阻力,减小床面的切应力;枯枝落叶使径流速度减小,从而大大降低径流挟沙能力.对甘肃省天水市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两个对比小流域的实测单次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可见,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已治理小流域内的径流量、产沙量、洪峰流量、最大输沙率等指标均小于未治理小流域,说明林草植被在小流域中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6.
牛抗菌肽Bac7和Bac5是一种线性阳离子小分子多肽,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牛抗菌肽bac7和bac5成熟肽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融合基因Bac7-Bac5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B7-B5),将其转化于E coli BL21(DE3) 中实现了重组蛋白B7-B5(rB7-B5)的过表达,表达的rB7-B5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B7-B5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6.6%,分子量大小为33kD,与预测大小相符。以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多步透析法复性的rB7-B5,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新型抗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超声波辅助法同步提取川芎精油(LCEO)和多糖(LCP)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总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LCEO和LC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芎精油和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6mL/g,超声时间17 min,提取时间4.3 h,在此条件下,精油提取率为1.35%,多糖提取率为2....  相似文献   
98.
平均单管出蜂量、子代蜂的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是评价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效果的三项重要指标.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利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时,在不同虫蜂量条件下对这三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接蜂时选用的种蜂与寄主的量对繁蜂效果存在不同影响,种蜂量对出蜂量无显著影响,对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均存在显著影响;寄主量对出蜂量、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影响显著.繁蜂生产中,采用规格为12mm×50mm指形管繁蜂时,多选用5只青杨天牛幼虫和4~5头种蜂.也可以根据防治实际中目标害虫的虫口密度及单株放蜂数量来确定每管的接入寄主数和种蜂数.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89例,记录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对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探讨相应对策。结果 589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有41例(6.96%)出现切口深部感染。41例感染患者的渗出液或分泌物中鉴定分离出53株病原菌,其中30例患者为单菌株感染,占73.17%;11例患者为多菌株感染,占26.83%。5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22株,真菌1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1.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90.00%;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0.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76.9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术后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年龄分布、BMI、是否合并糖尿...  相似文献   
100.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 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