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生物科学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琪  吕梦岚  李路  黄伟  张彦飞  郝哲 《菌物研究》2021,19(4):232-237
当前,羊肚菌种植被许多80后、90后和返乡农民创业者推崇,根据笔者多年对羊肚菌的种质资源收集、分类学、遗传育种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实践,结果表明:1)羊肚菌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周期短、收益高和风险高"的特点,从事羊肚菌种植可以盈利但绝非"暴富";2)目前我国羊肚菌产业刚刚起步,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3)羊肚菌从业者如果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机制和措施,可实现稳健盈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当前我国羊肚菌从业者的真实写照;4)羊肚菌产业前景好,设施化、工厂化栽培是今后的羊肚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栽培技术、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梳理当前的产业"诱惑"与"陷阱",以期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琪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20,63(3):327-333
【目的】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pp.在寄生蜂中独有雌蜂合作繁育的准社会行为。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合作繁育行为在非自然寄主天牛上有何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体重范围0.16~0.44 g),个体称体重后分别接1, 2和4头已交配但尚未产卵的川硬皮肿腿蜂S.sichuanensis雌蜂即母蜂,观测母蜂产卵前期和子代发育表现等参数,分析寄主体重(连续自变量)和接蜂数(分类自变量)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对所有观测参数的分析未发现寄主体重与接蜂数这两因素之间存在互作影响,说明这两个因素独立影响观测特征。川硬皮肿腿蜂母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延长,但在母蜂数较多的情况下产卵前期缩短:接4头蜂处理下产卵前期比接1和2头处理下的产卵前期分别缩短18.3%和20.6%。按照母蜂平均产子代蜂数量(蜂均产蜂量)计算,接1头蜂处理下的蜂均产蜂量分别是接2和4头蜂处理下的蜂均产蜂量的1.5和3.3倍;蜂均产蜂量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蜂性比(雄蜂占比)在接蜂数较多处理下略有增大,但仍然极端偏雌;性比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卵至成虫存活率在接4头母蜂处理下最低,比接1和2头母蜂处理下分别降低37.4%和30.5%;子代卵至成虫存活率不受寄主体重的影响。子代蜂体型(后足胫节长度)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大,但不受接蜂数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合作利用体型较大的非自然寄主时,母蜂数量比寄主体型大小对川硬皮肿腿蜂的合作繁育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3,TRPC3)通道是胎儿期和围生期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研究证明,TRPC3通道是细胞内钙稳态的重要调节者,调节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在内的多条钙敏感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最终影响神经元的生存或死亡。但TRPC3通道在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取新生7 d的SD大鼠,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8% O2)2~5 h制备HIBD模型,观察腹腔注射选择性TRPC3阻断剂pyr3(5 mg/kg和20 mg/kg)对缺氧缺血处理后,急性期和长期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用pyr3特异性阻断TRPC3可恶化缺氧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障碍;脑组织含水量检测、TTC染色和患/健侧脑重比等结果显示,pyr3可加重脑水肿,增加脑组织梗死区体积和加重脑萎缩程度。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缺氧缺血可以导致患侧脑组织ERK1/2磷酸化水平一过性升高,阻断TRPC3可以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并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阻断TRPC3通道可以加重新生大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对ERK信号通路活性的调节作用有关,因此可能成为HIBD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松茸组织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云南丽江的松茸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后,利用一对ITS引物(ITS1-ITS4)对子实体(SR176B,SR172B)和分离物(SR176H,SR172H)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得到了700bp左右的扩增条带,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结果表明SR176H与SR176B,SR172H与SR172B序列同源性均为100%,鉴定出该分离物就是松茸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5.
于凤明  赵琪 《菌物学报》2020,39(6):1117-1129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单孢和不同萌发孔菌丝的166份羊肚菌菌株进行形态研究、交配型基因检测、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株杂交选育。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单孢及其不同萌发孔菌丝培养的菌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和遗传差异。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条带清晰的2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88%。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的系统树,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和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两大类群。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的单孢菌株和单丝菌株的遗传差异显著;同一单孢不同萌发孔菌丝的菌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丰富。交配型基因检测证实羊肚菌是异宗结合型真菌,同一单孢的不同萌发孔菌丝体含相同的交配型基因(MAT 1-1-1MAT 1-2-1)。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比六妹羊肚菌的遗传背景更广泛。此外,ISSR分子标记也表明仅依靠菌丝和菌核的形态特征并不能准确衡量羊肚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单丝菌株间的形态和遗传特征,将为羊肚菌优质菌种的精准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淀粉酶(amylase,AMY)、HSP70、IL-15、HMGB1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b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BUN、Scr、AMY、APACHEⅡ评分、血清HSP70、IL-15、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以上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辅助血液净化有利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临床症状,降低HSP70、IL-15和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17.
植物质膜蛋白质组的逆境应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丽丽  赵琪  张玉红 《植物学报》2017,52(2):128-147
质膜作为原生质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 除了维持正常的细胞内稳态和营养状况, 还参与感知和应答各种环境胁迫。近年来, 植物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深入分析植物应答不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已经报道了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等10种植物质膜应对生物胁迫(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感染)与非生物胁迫(冷、盐、水淹、渗透、高pH值、Fe缺乏及过量、氮素、脱落酸、壳聚糖和壳寡糖)过程的蛋白质丰度模式变化。通过整合分析植物质膜响应逆境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 揭示了质膜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通过调节转运蛋白、通道蛋白及膜泡运输相关蛋白的丰度变化促进细胞内外的信号传递、物质交换与运输; 同时利用膜相关的G蛋白、Ca2+信号、磷酸肌醇信号途径及BR信号途径等多种信号通路, 通过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感知和传递胁迫信号, 调节植物抵御胁迫。研究结果为从蛋白质水平认识质膜逆境应答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19.
赵琪  闫乾  郑宇  王少丽  张友军  邱立红 《昆虫知识》2012,49(6):1448-1453
在室内用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13代汰选,甜菜夜蛾抗性种群(Met-R)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倍数为4.19倍;交互抗性测定发现,Met-R甜菜夜蛾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虫螨腈、虫酰肼、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的交互抗性比值在1.05~2.07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Met-R甜菜夜蛾5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是相对敏感种群(SS)甜菜夜蛾的2.44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强可能与甜菜夜蛾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药性有关;但Met-R甜菜夜蛾全酯酶催化活性与SS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抗药性可能与酯酶无关。  相似文献   
20.
“亚东黑耳”是西藏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特色野生珍稀食用菌,但对其分类学地位尚无定论。本文基于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了东亚、欧洲和北美洲与亚东黑耳相近的黑耳属标本,发现碟形黑耳Exidia recisa是个物种复合群,已知包括4个种,欧洲有碟形黑耳和浅波黑耳E. repanda两个种,北美洲有钝齿黑耳E. crenata,东亚的为1新种,本文将其描述为亚东黑耳Exidia yadongensis。这4个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中相近,形态相似,但亚东黑耳的子实体边缘基本是全缘,担孢子大小为12-16×3-4μm (Q=3.62-3.83),而欧洲的碟形黑耳E. recisa和北美洲的钝齿黑耳E. crenata子实体边缘通常锯齿状,担孢子分别为13-15.5×2.8-3.8μm (Q=4.51)和12-14×3-4μm (Q=4.11),浅波黑耳E. repanda具有垫状至波浪状折叠的子实体,区别于其他3个种的盘状至耳状的子实体,其担孢子为12.7-15.7×2.8-3.7μm (Q=4.33-4.57)。此外,亚东黑耳具有树状分枝和叉形的子实层侧丝,但其他3个种只有树状分枝的子实层侧丝。尽管亚东黑耳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亚东黑耳的汉语名称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上述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