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生物科学   6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柑桔大实蝇Tetradacus citri(Chen)是我国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为重要的检疫对象,其形态特征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中胸背板的鬃序,但中胸背板鬃序在种内个体间是有变化的。1985和1986年,我们从贵州罗甸、望谟、册亨、晴隆、毕节等县采集虫果饲养出柑桔大实蝇成虫730头,对中胸背板鬃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是鬃序正常的571头,占  相似文献   
42.
太湖湖滨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滨带等水陆交错区土壤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关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的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实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3个实验区,对湖滨带湿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2种活性有机碳进行研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明显影响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湖滨带土壤WSOC、LFOC在表层(0~10 cm)沿土壤水分梯度的降低而减小,表现为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且下层土壤沿水分梯度的差异变小;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显著高于下层土壤,这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变化趋势一致;WSOC、LFOC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沿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湿度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3.
赵琦  李曼  康振生  汪自庆  刘杰 《菌物学报》2021,40(1):152-160
脂肪作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夏孢子萌发及侵染初期的主要营养物质,酶解产物通过乙醛酸循环转化为糖类成分供病菌生长发育所需。脂肪酶是脂肪代谢的关键酶。基于已测序的基因组序列,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该病菌脂肪酶基因PsLIP1序列(1 302bp),编码433个氨基酸的蛋白。在毕赤酵母细胞(GS115)中成功表达PsLIP1后,酶学活性分析显示其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60℃,此外,发现Zn2+、Cu2+和Ca2+对脂肪酶PsLIP1活力有一定激活作用,Fe2+、Mn2+则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脂肪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从能量代谢角度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古地理事件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已有的海南岛蚯蚓资料显示, 该岛的蚯蚓区系十分特殊, 且与大陆地区蚯蚓存在扩散与迁移。然而, 当海南岛与周围大陆断开形成独立岛屿后, 海南岛蚯蚓如何为适应海南岛的环境而逐渐形成现在岛内的分布与区系, 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 本研究在海南岛全面调查和采集蚯蚓标本, 整理海南岛地区的蚯蚓物种组成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并联合5个线粒体基因COⅠCOⅡND112S rRNA和16S rRNA构建海南岛蚯蚓的分子系统发育树, 推测其分化时间和祖先分布区域, 探讨海南岛蚯蚓在岛内的分化与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岛共有蚯蚓6科9属122种, 巨蚓科蚯蚓为优势科, 且全部为环毛类蚯蚓, 其中103种为海南岛特有种。蚯蚓物种数沿海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800‒1,000 m最大; (2)海南岛环毛类蚯蚓不同水平的遗传距离与我国巨蚓科蚯蚓的遗传距离区间基本一致。物种水平上, 美丽远盲蚓(Amynthas scitulus*)与纬向远盲蚓(A. zonarius)的基因遗传距离最小。在亚种水平, 保宁腔蚓指名亚种(Metaphire magna magna)和保宁腔蚓小型亚种(M. magna minuscula)的遗传距离均接近整体的物种水平。在种群水平, 等毛远盲蚓(A. homosetus)不同种群间遗传距离均接近整体的亚种水平; (3)海南岛环毛类蚯蚓可划分为7个类群, 其祖先于68.26 Ma开始分化, 可能起源于吊罗山。在新生代, 7个类群均得到较大发展。通过对海南岛蚯蚓组成及系统发育的梳理, 不仅为我国蚯蚓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岛屿蚯蚓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5.
六棱大麦HVA1基因在烟草中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依据HVA1基因序列克隆六棱大麦HVA1基因cDNA片段,构建Ubiquitin启动子驱动下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VA1。然后通过三亲杂交法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HVA1转入农杆菌LBA4404,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经PCR,PCR-South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表明HVA1基因已整合进烟草基因组,并在转录水平上获得表达。功能验证的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的保水率提高了近1倍,暗示转基因烟草具有一定的抗旱潜力。  相似文献   
46.
细胞电融合是实用性很强的生物技术,然而在地面上由于重力沉降和热对流的影响,杂种细胞融合得率较低,使得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难以发挥。大量的实验表明,空间微重力环境是实现细胞电融合的重要途径。今后有望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获得有价值的杂合细胞,培育作物新品种,为开展空间生物加工和空间制药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7.
曼陀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曼陀罗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修改的MS培养基(除去甘氨酸,维生素B1含量增加至0.5mg/L,pH5.5)附加2mg/L2,4-D可由曼陀罗茎段诱导大量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选用0.5mg/L2,4-D为宜;不定芽的诱导采用MS培养基(20g蔗糖,8g琼脂,0.1g水解干酪素) 6-BA(0.5mg/L);幼苗进一步转接至1/2MS IBA(0.2mg/L)生根培养基中,可完成曼陀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组织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48.
以航空诱变高粱突变体har1为材料,对其幼苗去黄化过程进行研究。萌发的种子在远红光下预培养6小时后,置于12小时蓝光/2小时黑暗条件下培养。测量幼苗的各器官伸长,结果表明,与野生型R111相比,harl的胚芽鞘、中胚轴、第一叶鞘以及第二叶鞘的伸长均受到蓝光的明显抑制,而蓝光对叶片生长影响不明显。3天龄har1黄化苗在连续蓝光下中胚轴花色素苷的积累明显增高,红光和远红光无此效应。此外,蓝光促进har1叶片叶绿体发育,且在蓝光照射24小时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7天龄R111和har1幼苗隐花色素SbCRY1b蛋白水平呈现蓝光下低、黑暗中高的变化趋势,har1的SbCRY1b蛋白水平在黑暗中高于R111。研究结果表明,高粱har1在去黄化过程中具有蓝光超敏感表型,SbCRY1b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9.
主要介绍了高铁功能型水稻的概念,对目前国内外缺铁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3种测定水稻中铁含量的方法,分别是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重点阐述了国际和国内利用诱变育种、分子辅助标记育种及转基因育种等技术,在培育高铁功能型水稻新品种(系)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我国高铁功能型水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0.
以新型能源植物浮萍为试材,设置0(对照)、0.001、0.01、0.1、1 和10 μmol/L的IAA处理,通过光照培养室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IAA对浮萍生长及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0.001、0.01和0.1 μmol/L)的IAA可以有效促进浮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的积累,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4.7%、10.6%和28.1%,并以0.001 μmol/L IAA处理效果最佳。(2)高浓度(1 和10 μmol/L)IAA可以调节浮萍淀粉的积累,增强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淀粉含量和AGPase活性在10 μmol/L的IAA处理下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5.0%和14.1%。研究表明,低浓度IAA处理能有效促进浮萍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高浓度IAA可以通过增强浮萍AGPase的活性来促进淀粉含量和淀粉总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